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2015年將成中國科幻片元年 太空題材熱遲到30年

2014年12月24日16:24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015年將成中國科幻片元年 太空題材熱遲到30年

   原標題:用科學“穿越”科幻電影

   隨著《星際穿越》的熱映,藝術創作背后的科學知識也被大量傳播。據最新消息,《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的科普著作《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星際穿越中的科學)》正在翻譯,不日將與中國科學愛好者見面。昨晚,著名科普作家、天文學家卞毓麟與青年電影導演洪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左文文博士一起,帶領讀者從《星際穿越》等當下流行的科幻作品,穿越到《大戰火星人》《2001太空漫游》《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等經典科幻作品。在科學、藝術與哲學的“時空切換”中,今年最后一期新民科學咖啡館成功舉辦。

   科學家參與科幻創作

   基普·索恩是著名的黑洞物理學家,他受邀擔任了《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而《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則是他專門為該電影撰寫的科普書,幫助觀眾理解片中的天文物理概念,包括黑洞、虫洞、星際旅行等。左文文是《星際穿越中的科學》中文版翻譯者之一。她說,科學家與導演合作,可以讓藝術作品變得更嚴謹。某些科學知識在電影中有“失真的呈現”,其實是出於戲劇效果和觀眾理解的考量。《星際穿越中的科學》就將還原這些“戲劇效果”。

   實際上,科幻電影中的許多想象后來還被科學家變成了現實,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的設想最早亮相於《星際迷航》。

   中國太空題材熱遲了30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幻作品題材也在變化。卞毓麟介紹說,19世紀的科幻作品以描述威力巨大的機器為主,20世紀最初10年的科幻作家最愛暢想未來生活,原子時代、飛碟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主要科幻題材,到了90年代末,科幻作家表達了對持續能源的憂慮。

   “科幻作品的題材與科技發展密不可分。”左文文說,上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大搞登月計劃,還發射了許多衛星,也由此掀起了科幻作品中的太空題材熱潮。“到了21世紀,美國類似題材的作品少了,更多的是對科技的反思。中國的太空題材科幻熱比美國遲了近30年,因為這些年正是中國航天發展的蓬勃期。或許再過5年、10年后,中國也會有更多對科技反思的內容。”

   不過,有一個科幻作品的經典題材是世界各國共通的——尋找地外文明。卞毓麟透露,我國正在貴州省建設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建成后它將加入國際知名的SETI項目,和國外的望遠鏡“結伴”尋找地球以外的智慧生命。

   明年將成為中國科幻元年

   第189期新民科學咖啡館首度攜手華東地區最大的科幻愛好者團體“科幻蘋果核”。“科幻蘋果核”沙龍主持人、資深科幻迷龔理預測,明年將上映《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復仇者聯盟2:奧創世紀》可能與《星球大戰7》競爭最高票房﹔此外,經典科幻電影系列《終結者》和《侏羅紀公園》也將迎來各自的續作。“對於中國的科幻迷來說,明年初上映的《木星上行》也許是最值得期待的科幻電影。對於喜歡傳統嚴肅太空題材的觀眾,明年還有一部不可錯過的《火星人》。”

   據了解,明年將有十多部國產科幻片投拍並上映,可謂開啟“中國科幻元年”。卞毓麟對此很是興奮。

(來源:新民晚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