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鋒話題】
電影《重返20歲》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是同一劇本、兩個版本,韓國那個后來成了喜劇票房冠軍,中國這個卻票房爾爾。《重返20歲》涉及了老有所依和婆媳關系。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很多家庭中都不輕鬆、喜劇不起來。
電影《重返20歲》的“出身”有點奇葩,和韓國電影《奇怪的她》是同一劇本、兩個版本,像一個“母雞”下了倆蛋:給韓國一個,給中國一個。韓國那個后來成了喜劇票房冠軍,中國這個晚生了一年,剛到,所以“重返”的起點不低,也有“東風”可借,而且“重返”比同為青春題材的《匆匆那年》和《微愛》更搞笑,理應能振奮一下元旦后的影市﹔但指望“重返”像《奇怪的她》那樣全家共賞,也在內地弄個冠軍當當,難度就太大了,畢竟韓國的本子再好,到了中國也難免水土不服。
《重返20歲》涉及了老有所依和婆媳關系。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很多家庭中都不輕鬆、喜劇不起來。在《奇怪的她》中,這不成問題,而且我們也習慣了韓劇中的家庭倫理,尤其是婆媳間的打打鬧鬧,無非“刀子嘴豆腐心”,最終全成“逗你玩兒”﹔但當電影把“老外”換成了“老內”,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所以“重返”的笑點背后,就藏著可能觸景生情的“刺激點”,甚至是淚點,就未必能讓咱們的觀眾全家樂呵呵了。
《重返20歲》中,孫子愛上了“回春”的奶奶是最大的看點,也最啼笑皆非。但對這個看點,同樣有水土不服的問題。咱們常說——現代人的觀念越來越開放了,但實際上得分什麼觀念——像愛情觀、婚姻觀是越來越人性、越來越“舉重若輕”了,但家庭倫理呢?長幼關系呢?就未必如此,所以雖然越來越多的家庭、老少間像朋友、甚至“沒大沒小”,但也還有很多家庭從來是“有大有小”的。
“重返”裡情竇初開的孫子,因為不知道那美女是自己奶奶“變”的,所以“好逑”了——這沒問題﹔問題是主創這麼搞劇情,雖然很搞笑,但用傳統觀念看,這不是“胡搞”也是胡鬧——全家人看,就難免會尷尬。要知道,看著不尷尬的才能老少皆宜,想想武媚娘為什麼要被“切胸”。孫子“愛”上奶奶成胡鬧,這也注定了“重返”的人氣不可能爆棚。
另外,“重返”的時間不對、檔期也不好。對“老男孩”和大叔大嬸觀眾來說,元旦小憩剛過,春節大假還遠,正是將一年的工作沖沖刺、收收尾的階段,所以很難拿出心思進影院去做那二十歲的“春夢”,而90后的學子們又趕上期末考試。假如這個片子放到春節檔、情人節檔,放在大伙兒從容地談談情、敘敘舊的時間和氛圍裡,也許觀影效果會更好。
作為商業片,《重返20歲》的創意是好的,大膽而新穎:重返20歲,就是重啟了人生,人生從此有了多種可能,故事內容也有豐富的選項﹔但主創的選擇,對咱們本土觀眾而言,還是顯得格局太小、沖擊力太弱——如果能重返二十歲,你最想做什麼、怎麼做——這是最吸引人的——看看咱們“土生土長”的喜劇《心花路放》和《泰囧》,如果你是那主人公,你所想所做的,無非也就那樣,所以這倆片子火了,相比之下,《重返20歲》雖有了個很好的創意抓手,卻沒撓到最痒處。
□史興慶(中國政法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