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開2015》
《同桌的你》
《愛之初體驗》
買網絡小說版權改編電影價高貨少
去年,電影《同桌的你》引發一代人對青春的集體懷念,獲得了4.5億元的高票房。今年,更多傳唱度較高的流行歌曲走上電影改編之路,由何炅執導的青春校園愛情片《梔子花開2015》、滕華濤監制的愛情喜劇《愛之初體驗》即將上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小蘋果》、《一生有你》、《她來聽我的演唱會》、《你的背包》等也宣布開拍,一時間,熱門的流行歌曲紛紛被改編成電影。然而,當經典歌曲變成IP電影一座新金礦,質疑也隨之而來:一首歌是否真的能撐起一部電影?
歌曲改編電影風潮來襲
2014年,一首主題曲對電影的前期營銷預熱貢獻巨大:王菲唱紅了《匆匆那年》,朴樹的《平凡之路》讓電影未映先紅,《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的主題曲《小蘋果》成為年度神曲。
隨著音樂在電影營銷中的比重擴容,手段也愈發多樣。在熱錢很多的中國電影圈如今掀起了一股搶IP的熱潮,目光盯上了音樂圈。以流行度較高的歌曲,並以歌曲內容為牽引,借助聽眾多年來對這首歌曲所累積的情感,用電影這一大眾化產品來引爆其IP的價值。
去年,由高曉鬆監制,林更新、周冬雨主演的電影《同桌的你》成功引爆票房,迅速掀起音樂改編大電影的熱潮。去年年底,盧庚戌宣布執導《一生有你》,片名來自“水木年華”最紅的一首歌。而“筷子兄弟”也將多年前成名於網絡的金曲《老男孩》翻拍成大電影。從今年夏天開始,電影《梔子花開2015》、《愛之初體驗》將陸續上映,前者片名來自導演何炅11年前當歌手時推出的校園歌曲,后者源於張震岳流行10多年仍被翻唱的金曲。
此外,張學友的《她來聽我的演唱會》、陳奕迅的《你的背包》、蘇打綠的《小情歌》、蔣大為的《敢問路在何方》等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高曉鬆近日也宣布將把自己創作的校園民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搬上大銀幕。而葉蓓的《白衣飄飄的年代》和尚雯婕的《待我長發及腰》等歌曲已被人搶注,改編為電影指日可待。
故事比噱頭重要
將熱門歌曲改編成電影,成本不高,受眾廣泛,在宣傳營銷上如果能夠找到好的話題,把歌與人結合起來,對電影票房有很大的助推作用,但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值得反思。
在浮躁的心態之下,不少創作者放棄了原創的想法,一心隻找熱門IP,利用品牌優勢,掩蓋其他不足。但這種風氣長久持續會導致這類作品泛濫,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若改編可以帶來票房,誰還願意耐住寂寞苦苦地去撰寫一個原創劇本?而這無形中會挫傷中國電影劇本的原創力,讓國產電影一直為人詬病的編劇能力雪上加霜。
第一個勇於吃螃蟹的《同桌的你》取得成功,不代表這類電影就一定會大賣,可能還會引起觀眾審美疲勞。一首歌再火,改編成電影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卻已是二手效果,所以,噱頭不能長久,好好講一個故事,特別是講一個好看、走心的故事,才是觀眾最在乎的根本所在。
熱潮中隱藏困惑
困惑1:
一首歌真能撐起一部電影?
從目前已經拍攝的電影來看,這類影片的劇情基本和歌詞的內容相似,風格與曲風也基本符合。例如,《同桌的你》講述了男女主角“周小梔”和“林一”的校園愛情故事,其中所透露出來的青澀感與歌曲給人的感覺如出一轍﹔電影《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描述了大學宿舍裡四名男生從大二到畢業后的故事,據導演透露,影片將從男生的視角出發,與歌曲一樣主打兄弟情﹔而《愛之初體驗》早在10多年前就已風靡大街小巷,張震岳以獨特的聲線唱出一個懵懂少年第一次遭遇失戀的困惑與不快,如今將這首歌改編成電影,延續了歌曲的曲風,與時下開放的年輕人探討“初體驗”的青春故事。
然而,寥寥上百字的一首歌,真的能撐起一部90分鐘的電影嗎?
《同桌的你》雖然熱賣,但其劇本、口碑在上映時曾引起爭議——青春就隻有墮胎?愛情就如此蒼白?與歌曲給人帶來的感動相比,電影版的水准顯然不盡如人意。將音樂改編成電影,這是一個“命題作文”,隻有一個意境,卻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也導致該類影片的噱頭很足,但故事性有所欠缺。因此,在消費完原有音樂的品牌效應后,電影故事必須有所超越,詮釋出原有歌曲的意境與情感,而非只是單純地將劇情變為歌詞續寫,或只是將歌曲生搬硬套,讓電影淪為一部加長版MV。
困惑2:
老歌新編,年輕觀眾有共鳴嗎?
近年來,青春電影一直是電影市場的香餑餑,因為時下年輕觀眾是消費主力,與他們有關的電影大部分都會有不錯的票房。
從目前所知的音樂電影來看,青春、校園、愛情依然是主力,演員也多是年輕觀眾喜愛的“小鮮肉”,比如《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由人氣男星陳曉主演,《一生有你》也把目光盯上章澤天和鹿?。
除了“顏值”必須高之外,被採用的音樂也多是學生群體中傳唱度高的歌曲。
不過,這些音樂作品到底能有多大的票房號召力還是讓人疑惑,比如歌曲《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產生於上世紀90年代,《梔子花開》收錄在何炅2004年的第一張專輯《可以愛》中,至今已有11年之久。盡管這些歌曲很經典,但對於現在電影院的消費主力90后、00后來說未必熟悉。看好利用販賣歌曲情懷來作為電影營銷手法,寄希望大家因為懷舊而買票捧場,對於這群主力觀眾來說未必奏效。
困惑3:
買高價IP,觀眾就一定買賬?
早在電影《失戀33天》成功之后,就引發了一輪網絡小說IP爭搶風潮,不少電影公司積極尋求好的網絡小說,爭先買下版權,以備日后改編電影所用。這一風潮讓不少知名IP售價上漲,甚至有坐地起價之勢。隨著音樂IP越來越火,這種坐地起價的現象很可能也會出現。
然而,高價購買IP,卻未必一定能大賣。當音樂改編成電影越來越泛濫,反倒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最終不願買賬,甚至會削弱劇本原創者的創作動力,對於中國電影的原創性是一種傷害。
不過,《愛之初體驗》的監制滕華濤對觀眾的態度比較樂觀,他表示,觀眾更關注的是電影好不好看,不會太管是不是由流行金曲改編而成。(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