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博物館日怎麼玩轉博物館:官網是“神器”(圖)

李晶瑤

2015年05月18日10:31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國際博物館日:怎樣“玩兒轉”博物館

  5月18日,又一個“國際博物館日”來了。在很多民眾心中,博物館是一個“高大上”的場所。這雖然有助於維護博物館的“崇高”形象,但這“高冷”的氣質,不免把一部分觀眾拒之門外。那要如何才能縮短我們與博物館的距離感?

  圖片來源:“每日故宮”APP

  1.提前上官網,官網是“神器”

  要了解一個地區的歷史與文化,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而面對展館裡琳琅滿目的展品,沒有點思想准備真的是要眼花繚亂。提前上官網了解最有價值的展品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展品的時代背景,制作工藝以及其背后的故事,能讓人面對展品的時候,感受到那份親切感。

  A.分清楚常設展和特展

  16-18世紀波蘭瓷器,從圖案內容上可以看出是對中國古代瓷器臨摹再創作。(國家博物館“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展)

  常設展一般是博物館的常規展覽,例如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中國”、“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等,而特設展或稱交流展、臨時展多為與其他博物館共同組織的展覽,例如國家博物館的“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展,通過繪畫、雕塑、裝飾藝術和工藝美術品等門類的展品系統介紹了15-20世紀波蘭藝術史。特展常常圍繞一個主題,而展品也多為從其他博物館借來的,因此更為難得。

  B.查詢講解或專題講堂時間

  國家博物館“來自肖邦故鄉的珍寶”展

  雖然很多博物館都有租借自動講解機或者微信“掃一掃”就能出現展品介紹,但能夠聽到講解員親自講解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講解員的講解不但更詳細更勝多,還能隨時互動,如果好奇心強烈,也許還能問出展品背后更多的歷史。

  遇到更有趣的講解員,說不定還會按他自己的思路,改變參觀順序帶你有主次詳略地穿越一回歷史。

  而專業性更強的講堂,則能夠帶你更系統深入地了解一個地區、一段歷史或者一個人物。

  2.提前查閱書籍或者紀錄片

  提前做功課,永遠都不是浪費時間。套用大英博物館的現任館長尼爾·麥克格瑞格(Neil MacGregor)的一句話,從物件中看歷史的關鍵是:詩意的想象。當你了解過這段歷史、這件器物的故事之后再站在展品的面前,詩(nao)意(dong)想(da)象(kai)的你也許會覺得震撼、感慨、悲傷、或者僅僅覺得好玩,展品與你之間,無形中已有了聯系。

  3.記錄下感興趣的展品再查閱回顧

  瑪雅時期“憤怒的小鳥”。(國家博物館“瑪雅:美的語言”展)

  看展覽的過程中,當然會出現當初並未注意到但又讓人熱血沸騰的展品,在不能拍攝的前提下,默默記下展品的名字,之后找資料搜索詳細信息會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然與朋友分享,也許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認知。

  4.除了展覽專著和畫冊 你還可以把“萌物”帶走

  如果展覽看得流連忘返,順便逛一下富有創意和設計感的小紀念品也別有一番樂趣,裝備上一本“大部頭”還是冰箱貼全隨你心情。

  5.關注微博微信下載APP 博物館就在身邊

  人離開了博物館,不代表心也要離開。很多博物館都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APP,在手機上關注下載,把博物館裡奇葩有趣嚴肅搞怪的“好東西”統統收進來。

  當然還要注意以下幾點,要不然博物館就真的被“玩兒壞”了:

  1.不要使用閃光燈

  有的展覽是不允許拍照的,即使可以拍照的展覽,一般也是不可以使用閃光燈。強光會對繪畫、絲綢、字畫、壁畫等展品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傷。小編曾親眼看到閃光燈“?”的一下,展板上的甲骨文字就瞬間消失了。

  2.不要使用自拍杆

  很多博物館都將最近風靡的自拍杆拉入了黑名單。想象一下展品密集的展廳裡晃晃悠悠一根自拍杆……

  3.不帶食物和飲料 避免大聲喧嘩

  想想這穿越感,還不快行動起來,帶上這份攻略,去離你最近的博物館,來一場行走在博物館裡的“探險”。(新華網 李晶瑤)

  成都:國際博物館日期間國有博物館全免費

  西安市博物館協會揭牌 紀念“國際博物館日”

  5·18國際博物館日:上海102家博物館免費開放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