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海南首演 歷久彌新

2016年01月21日08: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海南首演

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海南首演

  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海南首演。駱雲飛 攝

  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海南首演。駱雲飛 攝

  在海南島流傳了多年的紅色娘子軍故事,曾被改編成電影、電視、芭蕾舞劇、京劇、瓊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是海南本土文藝的經典名片。20日晚,原創民族歌劇《紅色娘子軍》在海南省歌舞劇院首演,這是該題材首次以歌劇的形式登上舞台,其對故事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新編,新穎的歌劇表現樣式,贏得現場上千觀眾多次掌聲。

  該劇的主要編劇、作曲王艷梅首演后接受採訪表示,作為海南的音樂藝術工作者,把《紅色娘子軍》以歌劇的樣式搬上舞台是一直以來的夢想,更是責任﹔導演王湖泉告訴中新社接排的初衷:歌聲和音樂是最能打動人的藝術樣式,希望歌劇的語言能將這部經典帶上世界舞台。

  1931年5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在海南瓊海組建,全連共103人,該武裝絕大多數來自農村青年婦女,成為中國第一支婦女革命武裝。這支特殊部隊僅存500天,參加了50多場戰斗,名震瓊崖。

  1956年,作家劉文韶到海南調查採訪發表報告文學,“女子軍特務連”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從此被人們稱作“紅色娘子軍”。1961年電影《紅色娘子軍》面世,1964年中國第一部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搬上舞台,成為紅色經典,洪常青、吳瓊花的形象家喻戶曉。

  “紅色娘子軍源於海南,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部分,反映中國人民抗爭追求和平的理想信念。”海南省文聯主席、該劇總策劃張萍表示,紅色娘子軍因電影、芭蕾舞劇等藝術形式被世人熟知。希望用歌劇的形式,使紅色娘子軍從海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以另一種面貌展現海南紅色經典的魅力。

  歌劇《紅色娘子軍》創作團隊歷時3年的策劃、打磨,總體實現了在音樂、舞蹈、表演和服裝等各個方面的重大跨越。

  張萍介紹,打造海南本土題材文藝精品,需要國家級的團隊、導演和一線演員加盟,才能把經典更完美地呈現。歌劇《紅色娘子軍》主創團隊集結了海南本土藝術家與國內相關領域藝術家:由海南詞曲家王艷梅,海政文工團創作室原副主任、著名詞作家王持久,海政文工團詞作家陳道斌共同執筆改編﹔國家一級作曲、原蘭州軍區戰斗文工團作曲家朱嘉禾,海南作曲家王艷梅作曲﹔該劇導演則由中央歌劇院國家一級導演王湖泉擔綱。中央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扮演吳瓊花,海南籍總政歌劇團男高音歌唱家湯子星扮演洪常青。

  王湖泉曾執導“意大利歌劇周”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歌劇《霸王別姬》、歌劇《圖蘭朵》等。王慶爽曾在大型原創歌劇《土樓》飾演女一號雲花,國家大劇院版《洪湖赤衛隊》飾演韓英,被譽為第五代韓英。

  “該劇唯一承接性地保留了同名電影中的《娘子軍連歌》,以向著名作曲家黃准致敬。”朱嘉禾告訴記者,作為民族歌劇的音樂寫作,在作曲上大膽地進行了一些突破。在借鑒板腔體成熟的結構及各種合唱、重唱、表演唱形式的基礎上,融入了人物主題性格化發展和歌劇中國式的宣敘調,以及樂隊寫作的歌劇化、交響化等因素,使該劇在音樂的強烈戲劇化中得以展現,動情感人。

  參加首演的群主演員都是海南籍,她們自幼聆聽娘子軍故事,得以參加演出深感榮幸。

  據了解,中國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盧業香於2014年4月在海南瓊海市家中去世。但紅色娘子軍故事仍歷久彌新。(記者關向東張茜翼)

(責編:陳燦、林露)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