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2400年前的曾侯乙墓鐘磬樂隊有115件樂器

2016年01月27日08:19  來源:長江日報
 
原標題:專家:2400年前的曾侯乙墓鐘磬樂隊有115件樂器

  出訪埃及的編鐘,是曾侯乙墓出土編鐘的仿制品,共65件。2400多年前,曾侯乙時代的編鐘樂隊究竟有多大規模?武漢音樂學院教授、我國第一位音樂考古學博士李幼平進行了解讀。

  李幼平介紹,曾侯乙墓一共出土125件樂器,共有9種:編鐘、編磬、鼓、琴、瑟、均鐘(亦稱“五弦”)、笙、排簫、篪,分別位於墓葬的中室和東室。

  “如果把這個地下樂隊的編制視為墓主人生前音樂活動的反映,可以判斷墓中室為宴飲禮賓所用的鐘磬樂隊”。中室樂隊編制為:編鐘65件(其中甬鐘45件、鈕鐘19件、楚王所贈?1件),編磬32件(全套41件,實際完好9件),鼓3件,瑟7件,笙4件,排簫2件,篪2件,總共115件。

  墓東室是主棺安置之處,出土10件樂器,樂隊編制為:瑟5件,琴(亦稱“十弦”)1件,均鐘1件,笙2件,鼓1件。李幼平說:“東室8具陪葬侍妾與西室13具陪棺中的女尸,均為13至15歲左右的青少年女性,有考古專家判斷,殉葬少女的身份應為‘女樂’。”

  對比中室和東室的樂隊規模,李幼平形象地比喻:“中室相當於客廳,樂隊是專門用來接待貴賓或進行禮樂活動的。東室則是墓主人的卡拉OK包房,用於自娛自樂。”(記者黃征)

(責編:陳燦、林露)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