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珍寶9月"擺駕"首博 上千件珍寶將亮相

2016年02月15日08:2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故宮養心殿珍寶9月“擺駕”首博

  今年9月至2017年2月,故宮養心殿內1890件珍寶將首次出宮,“擺駕”首都博物館。

  去年起,承載著清朝10位皇帝起居、“垂帘聽政”等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養心殿,啟動了百年來首次大修。預計到2020年,這座宮殿將再度開放。

  養心殿坐落在紫禁城后部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是清朝最高權力中心所在地。這座宮殿分前后殿,中間以穿堂相連。西暖閣隔出了一間小屋,是鼎鼎大名的三希堂,乾隆皇帝在這裡賞寶﹔東暖閣是皇帝休息和每年行開筆式的地方,慈禧太后在暖閣垂帘聽政。

  啟動修繕前,養心殿基本保持晚清時狀態,除了地毯、鋪蓋等是復制的,其余擺設都是真品。由於一直是原狀陳列,很多文物從未入過庫房。

  隨著養心殿閉門大修,陳設殿內的1890件文物,包括雍正御筆的“中正仁和”匾等木器、銅器和玉器等將移到首都博物館展出。展覽將選取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與陳設,按建筑功能劃分,並借助場景復原、模型和多媒體等手段,再現養心殿蘊含的政治、歷史、文化與藝術。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養心殿曾經進行過一次日常維護。主要是更換了一些碎瓦和抱廈的雨水管,挖補了地面。當時,彩繪等並未被處理。

  而這一次大修,養心殿將成為全國文物修繕界的新樣板。故宮計劃借助此項目,開辟文化遺產保護的新途徑,建立工匠招募、考核與培訓機制,建立官式古建筑修復材料供應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標准,為挽救瀕臨消亡的古建筑營造工藝、裝修工藝以及文物修復工藝作出貢獻。同時,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畫、裱糊的匠師培養機制計劃也同步啟動。

  “古建筑大修忌諱當年開工當年完工,很多事兒需要靠天干活兒。如果規定嚴格工期,有時候隻能借助一些現代材料才能保証。”故宮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傳承人李永革直言,此次修繕是一種回歸,大修不受工期影響要求,完全順其自然,以滿足古建施工的合理周期。

  另外,即便大修完成后,三希堂也不具備開放條件。故宮將通過數字化的體驗方式,再造面積僅8平方米的“三希堂”。觀眾可以效仿乾隆皇帝,“拿”起虛擬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賞玩。(記者 劉冕)

(責編:王鶴瑾、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