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原型,與皇帝並無感情交集

2016年03月01日07:56  來源:文匯報
分享到:
 
原標題:“明妃”原型,與皇帝並無感情交集

  《女醫·明妃傳》劇照。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 李婷

  談允賢,這個過去對中醫圈內人士來說都有些陌生的名字,最近伴隨一部由劉詩詩、霍建華主演的古裝傳奇劇《女醫·明妃傳》的熱播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劇中,劉詩詩扮演的談允賢憑借對醫學的痴迷和熱愛,克服重重困難開創並建立了女醫制度,還與朱祁鎮、朱祁鈺兩位皇帝發生了浪漫的愛情故事。

  歷史學家提醒,作為藝術創作,《女醫·明妃傳》 的劇情有虛構的成分,這無可厚非;但觀眾將劇中的內容和歷史對號入座則需謹慎。在歷史上,談允賢確實是我國古代少數有文字流芳於世的女醫者,但她是不可能與朱祁鎮、朱祁鈺兩位皇帝有感情糾葛的;而“明妃”在文學史上是一個專有名詞,是“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另一個稱謂。

  中國版“大長今”,50歲完成婦科專著

  中國版“大長今”,這是中醫醫史研究專家陸睿沁對談允賢的稱呼。他介紹,根據 《無錫金匱縣志》 記載,談允賢是江蘇無錫人,出身名醫世家,祖父談復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祖母茹氏對醫藥也十分精通。談允賢從小聰慧,十幾歲便通讀 《難經》《脈訣》 等醫學典籍。談允賢真正開始治病,是在出嫁后不久,她氣血失調,便以身試藥,結合所學理論和自己的病情來用藥,揣摩醫理。

  陸睿沁說,受限於封建社會的禮教大防,當時許多閨閣千金和富豪眷屬得了婦科病,往往羞於請男醫診治,常常因此延誤病情。而談允賢最擅長的便是婦科,因此行醫之后很快成了當地有名的女醫生。談允賢50歲時,將祖母傳授的醫術和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撰寫成 《女醫雜言》。這是我國醫案發展史上較早成書的醫案專著之一,該書採用追憶體裁,先詳述病情、病史,后列治法、處方,記載的患者均為女性,病証多為婦科病,包括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血崩、不孕等。患者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6歲,其中育齡婦女佔多數。陸睿沁認為,在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女性能讀書本已不容易,學醫的道路就更曲折了。談氏成為一名職業醫生的經歷,可視為封建社會女醫成才的典型。

  嫁楊姓男子,與明朝皇帝無交集

  有意思的是,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除了聚焦談允賢對醫學事業的追求外,還花了大量的篇幅講述她與朱祁鎮、朱祁鈺兩位皇帝的愛情。明史學者馬渭源透露,其實,這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朱祁鎮、朱祁鈺確實是明朝的兩位皇帝,但他們跟談允賢是不可能有交集的。因為,朱祁鎮於1464年駕崩時,談允賢才3歲;而朱祁鈺去世得更早,他死的時候談允賢還尚未出生。根據史料記載,談允賢其實是嫁給了楊姓男子,生有三女一子。

  有專家指出,該劇名稱中的“明妃”一詞也可能造成歧義。在文學史上,明妃一般代指王昭君。王昭君名王嬙,字昭君,她本是西漢元帝的宮女,傳說她因不願賄賂畫師,入宮數年都見不著皇帝的面。后來,匈奴的呼韓邪單於請求和親,昭君自請出塞,漢元帝才發現昭君“豐容靚飾”。昭君出塞和親后,為漢匈和平作出了貢獻。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名諱,后人改稱她為明君,史稱“明妃”。晉朝之后,雖然不用避諱“昭”了,但稱昭君為“明妃”因習慣成自然而保留下來。比如,南朝梁江淹在 《恨賦》 裡說:“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詩聖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詩雲:“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