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去世 代表作《長城謠》

2016年03月04日08:04  來源:新疆電視台
 
原標題:著名歌唱家、音樂教育家周小燕去世

廖昌永微博

88歲的周小燕教授被學生們請上了舞台,在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中,唱起了她19歲那年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歌曲——《長城謠》,以表示達她永遠不變的愛國之情。

據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微博,“在和病魔勇敢戰斗一年后,我敬愛的恩師周小燕大師於今天(3月4日)凌晨12:32分永遠離開了我們…”。

周小燕,1917年8月17日出生於武漢,歌唱家、音樂教育家。

她是中國美聲聲樂教育大師,先后榮獲了中國音樂藝術最高榮譽獎“金鐘獎”,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國家軍官勛章”等。作品有《長城謠》、《最后的勝利是我們的》、《蚌殼》。

據上海觀察,3月4日凌晨00:34,中國近現代聲樂教育奠基人之一、享譽世界的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被譽為“中國之鶯”的周小燕先生上海瑞金醫院仙逝,享年99歲。周先生的學生廖昌永發布微博消息稱,“在和病魔勇敢戰斗一年后,敬愛的恩師周小燕大師永遠離開了我們”。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漢的一個工商世家。1935年,她考入上海國立音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小燕被迫中斷國立音專的學業,回到了家鄉。“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剛滿20歲的周小燕在烽火中含淚首唱《長城謠》,打動了無數志士的心。

1938年周小燕赴法國留學,二戰期間被困巴黎。1945年,經過了七年磨礪的周小燕終於登上了巴黎國家大劇院的舞台,用中西合璧的方式演唱了《紫竹調》、《紅豆詞》。她典雅、清麗的東方淑女形象,精湛的技藝和美妙的歌喉征服了挑剔的法國觀眾,因此被譽為“中國的夜鶯”。

1946年,“二戰”結束后,在首屆“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上,周小燕作為一位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的年輕歌唱家參加了演出。她穿著旗袍,演唱了賀綠汀的《神女》。歐洲觀眾被來自東方的聲音深深感染。

1947年10月,周小燕回到了闊別九年的祖國。兩年后,她踏進上海音樂學院的大門起,從一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轉變成了一名聲樂系的教授。她為中國聲樂教學開創了嶄新的、科學的道路,西方歌劇界都知道了中國的“周(CHOU)”。文革結束后,她出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主持建立了周小燕歌劇藝術中心,成為中國美聲聲樂界的權威。幾十年來,她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聲樂人才,包括廖昌永、張建一、魏鬆、王瑩、李秀英、高曼華、方瓊、張奕等。

過了90歲高齡,周小燕依舊每天都在家中給學生上課。她曾說,“既然是終身教授,我就要干終身、干到底。”去年年底,第16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期間,周小燕還在原創歌劇《一江春水》的發布會上這說:“盡管我已經九十多歲了,但我的藝術生涯剛踢完足球的上半場,我還要和中國的優秀歌劇藝術團隊去踢下半場”。

今年3月,演員奚美娟和趙蘭英等人一起去看望了九十九歲的周小燕先生。她們與“心中的女神”談天說地。奚美娟發現周先生雖然身上穿了病號服,但還是淡淡地化了妝。覺得她“真是又周到又有修養,雖在病中,不失禮節”。

願“中國之鶯”在天堂一切都好。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