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這本中國人最為廣泛使用的語言工具書,4月12日,因其以5.67億本的發行量獲得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消息,再次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從1953年第一版編纂完成至今,《新華字典》已歷經11次修訂,走過了60余年的歷程。盡管這部迄今為止最有影響的工具書已登頂世界最暢銷書的寶座,但它仍在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每5至7年修訂一次。京華時報記者從商務印書館獲悉,目前,《新華字典》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將結合時代發展加注常用網絡用語,同時手機版《新華字典》也正在研發中。
一年前受吉尼斯紀錄關注
在中國,很多人的童年都會跟一本巴掌大的小書有過交集,它就是《新華字典》。誕生於1953年的《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后編寫的辭書,作為新中國第一部以白話釋義、用白話舉例的字典,至今已走過近60余年的歷程,為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堪稱“國典”。
“這本字典銷售5億余冊,可謂驚人的成就。人們可以輕易想象出它在推廣漢語學習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4月12日,在英國倫敦吉尼斯世界紀錄機構總部,吉尼斯高級副總裁馬爾科·弗裡加迪如是評價道。
《新華字典》獲得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消息傳來,讓字典的出版方商務印書館頗感驚喜。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中心主任余桂林告訴記者,一年前吉尼斯世界紀錄方與他們取得聯系,並表示出了對《新華字典》的關注,不過並沒有明確告知評選的事項。經過吉尼斯世界紀錄方面自己的調研,近期他們獲知《新華字典》創造紀錄的信息。
對於此次獲得“最暢銷的書”吉尼斯世界紀錄,余桂林坦言,不可否認,全中國使用《新華字典》的人多也是獲獎的因素之一。但同時也應看到,《新華字典》在傳播知識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成為億萬讀者終身相伴的無聲的老師。特別對廣大中小學生來說,《新華字典》既是提取知識養分的最初起點,也是釋疑解惑的良師益友。
出版界老字號擔綱編國典
第一版《新華字典》編纂完成於1953年。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規范現代漢語和掃除文盲成為中國文化事業的重中之重。因此編一部“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實用”的語文工具書的想法便應運而生。在時任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葉聖陶和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魏建功的主持下,由十幾位專家組成“新華辭書社”,開始了這一繁瑣又龐大的編纂工作。
《新華字典》第一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於當時人民教育出版社還要承擔教材教輔等的出版工作,根據出版主管部門的安排,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新華字典》。195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新華字典》,被稱為“商務新一版”。這一接棒,就是近60年。
據了解,作為出版界的老字號,創始於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百年前就開啟了對國民教育的“啟蒙運動”和辭書的編纂工作。1908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編纂《辭源》﹔1912年,歷經艱辛出版了《新詞典》,讓字典走進尋常百姓家。其后,商務印書館又開始從事教材出版。新中國成立后,根據出版社業務劃分,辭書編纂傳統被繼承下來,並相繼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經典工具書問世。
《新華字典》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有影響、最具權威的一部小型漢語字典,堪稱小型漢語語文辭書的典范。它第一次規范了文字和詞匯的運用,鞏固了新中國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運動成果,並以字典的形式使之得以確立、推廣和發揚光大。可以說,《新華字典》是我國辭書發展上的一次創新壯舉。
1972年聖馬力諾的一位政要來華訪問,送來了多卷本的百科辭書,而我國回贈了一本《新華字典》,於是“大國家小字典”的說法一時間廣泛流傳。
11次修訂體現時代變遷
余桂林告訴記者,《新華字典》每5至7年修訂一次。自誕生以來,《新華字典》共修訂過11次,每一次修訂都體現了強烈的時代特征。目前,第12次修訂正在進行中。
從1953年的初版,到2011年第11版,不同的版本體現了語言文字的變化,也折射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特征。《新華字典》如同一台影像機,記錄、反映了新中國時代的風雨變遷。
作為出版方,商務印書館負責最終的編輯工作。
余桂林親自參與了第10版和第11版的編輯工作,第12版的修訂也參與其中。他說,作為編輯人員,在修訂過程中,主要工作是對詞語的歸納和概括新意。字典裡的例句不能滿足當下,就得去實際體驗。
“例如對焗油的注解,編者就自己去焗了油。”余桂林說,還有讀者來信,字典裡一些地方名稱的發音與當地發音不同,編者也得自己去實地調研。字典裡地方名稱,注重學理的同時,也要考慮當地的發音習慣,這些都會在修訂中變化。
余桂林表示,《新華字典》對國家發布的語言文字規范標准及時跟進,維護了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標准的嚴肅性,也因此而保持了《新華字典》的規范性。比如:國家1956年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新華字典》1957年就採用了簡化字﹔國家1958年正式公布《漢語拼音方案》,《新華字典》的字頭排序立即改用漢語拼音的字母順序。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至今。
網絡流行語將納入新版本
“修訂工作會一直進行下去。”余桂林解釋說,社會變化很快,文字的釋疑、用法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每年的網絡流行用語,也是他們關注的內容,連續幾年都會出現的網路流行用語,就很有可能通過修訂,加入新版的《新華字典》。
余桂林舉例說,第11版的《新華字典》中,就將“晒”字的解釋中加入了“晒工資”、“晒照片”這樣的注解,還有“車奴”、“房奴”等。“但也很謹慎,通常是最精華、最普遍、最常用的詞語。”
《新華字典》修訂永遠在路上。因為《新華字典》的字句解釋永遠比生活滯后一些,需要不斷地更新。但同時,修訂周期也不能太短,讀者需要一個穩定性,不能今年剛出,明年又換了。另外,《新華字典》作為考試的參考標准,也不能頻繁變化。因此,修訂周期會找一個平衡點。
手機版字典正在設計之中
余桂林透露,《新華字典》也有多個版本。2012年,國家將《新華字典》納入政府採購,對中小學生採取了免費發放的政策,這個版本就是大家最常見的64開的小開本。但針對老年讀者,2012年出版了32開的大開本,而且還能通過四角號碼查字法查字。另外,商務印書館還出版了115周年紀念版本,針對熱愛收藏的讀者,價格會高一些。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當今,《新華字典》也正在設計和研發手機版本,將來讀者可以通過下載APP的方式,更方便地使用《新華字典》。手機版本有望提供讀音、偏旁注釋等功能,與紙質《新華字典》形成互補。
第一版僅六七千字鏈
1953年,《新華字接典》第一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最早,新《新華字典》的主要功華能是“掃盲”,因為那時字候識字的人不多,編字典典可以方便大家學習。》的最初《新華字典》隻收那錄有六七千個漢字,釋些義也比較簡單,其中還事有簡單的配圖。兒此后,隨著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識字數量增加,《新華字典》收錄的漢字數量也逐漸增多。最新修訂的第11版《新華字典》中已經收錄了一萬三千多個漢字。
字典編纂匯聚名家
《新華字典》從編纂之日起,這本小字典就蘊集了一種文化理想: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識傳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會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包括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王力、呂叔湘、金克木、周祖謨等。后來又有很多如雷貫耳的名字加入修訂者的行列,如丁聲樹、游國恩、袁家驊、李長之等等。小字典大學者,《新華字典》的這個特色已保持了60多年。
另外,周恩來總理也曾指示,讓參加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的全體代表分組審閱《新華字典》的修訂稿,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動員全國力量會審一本小小的字典,這在中國出版史上還是頭一次。
大學者為“癌”定音
我國現代著名語言學大師丁聲樹先生曾帶領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的學者們,修訂了《新華字典》1962年修訂重排本和1965年修訂重排本。
1961年初,丁先生曾一度住院,在住院期間,丁先生曾經就“癌”的讀音問題詳細請教過醫護人員。考慮到“癌”如果讀yan(二聲),會與“炎”同音,這會給醫療工作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因此,丁先生把《新華字典》“癌”的注音從yan改為ai(舊讀yan)。
另外,丁先生在通讀《新華字典》時,發現《新華字典》1962年7月版,“土亥”字第一個義項為:“土亥下,在現在安徽省,項羽死在這個地方。”團隊成員告知丁先生后,他立刻打電話給印廠,要求馬上停機,將“死在這個”改為“被圍困的”四字。(記者 翟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