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黃啟哲
近日,樂評人鄧柯的一條關於歌手數字音樂版權收入的微博引發熱議。據他爆料,大唱片公司將旗下歌手的作品整體打包賣給網站,拿到錢抵扣成本后按照播放量和歌手結算。由於歌手本人很難拿到網站具體播放數據,所以分到手中的錢少之又少。
正版紅利微乎其微的當下,過去一度埋頭創作、依靠版權費演出費的音樂人也坐不住了,嘗試各種渠道試圖打通“自救”之路。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歌手不甘於做被支配者,打造音樂平台和周邊產品﹔也有人嘗到互聯網泛娛樂氛圍的甜頭,轉型成為諧星積累知名度后再做音樂﹔樂壇亦不乏堅守者,認為“自救”源自於過硬的作品,優質的內容同樣能依靠精准營銷和口碑傳播分得一杯羹。
以創作者為中心的“自救”,彌補了資本驅動音樂產業的不少短板。新音樂產業觀察創始人陳賢江認為,音樂人創業應抓住版權收入低、音樂硬件產品不完善、獨立音樂人缺乏支持等行業“痛點”。盡管從目前看,音樂人“自救”的階段性成果還不盡如人意,然而每一次的試錯,都能讓互聯網下的音樂產業離音樂本身近一點點。
自主創業派:坐等改變不如自己動手
去年10月,汪峰賣耳機的消息曾經幫他上了頭條,足見公眾對歌手涉足音樂產業硬件生產的驚訝程度。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耳機賣得怎麼樣? 汪峰公開銷售情況:預售時曾有100萬隻的預約量,然而最終隻賣出5萬隻。有業界人士則指出,在國內,音樂發燒友還屬於小眾群體,專業耳機消費市場的打開還需要一定時間。而在汪峰看來,這與產品定位中高端市場有關。汪峰的耳機品牌目前的三款產品定價在599元到1099元間不等。盡管銷售狀況一般,但汪峰不打算“玩一票就走”,而是將自己定位成“產品經理”,親自參與耳機的設計調整,他對品牌寄予厚望:“首先是打造具有超級工匠精神的產品,然后才會去核算成本和市場空間,而不是追著市場熱點與時髦走。”
另一個搖滾老炮鄭鈞也在去年打造了一款移動應用“合音量”,把目標瞄准作曲、作詞、編曲,在平台上尋找資源,協力創作歌曲。“合音量”也嘗試改變詞曲作者處在行業收入末端的狀況,提高他們的版權分配。無論是新人大牌,詞曲作者各享三成,編曲作者與演唱者各享兩成,這在過去唱片公司和歌手“拿大頭”的時代是無法想象的。
“合音量”上線一年,近期推出了唱片 《合音量1號·拾》,選取通過平台完成創作的部分作品。遺憾的是,這張頗具音樂原創力的作品在市場反響並不熱烈。有樂評人認為,這或許與音樂人本身的知名度和專輯模糊的定位有關,記者注意到,10首歌的創作者都是新人,雖然旋律讓人眼前一亮,然而都以小樣形式的呈現,在編曲制作上與唱片工業的成品存在一定差距。從風格看,有搖滾、流行也有民謠,目標聽眾的定位也有些模糊。看來,音樂人在互聯網時代想要刷出存在感,一個收入分配合理的平台遠遠不夠,更需要精准完善的運營推廣。
不過,銷售量和關注度並沒能阻擋音樂人在創業路上的前赴后繼。歌手方大同、林一峰等音樂人或成立音樂廠牌吸納創意,或上線眾籌平台幫助樂壇新人發片,都身體力行在互聯網時代獲得更多話語權。
變身段子手:先博關注再圓音樂夢
創業之外,有人則另辟蹊徑走上個人品牌的經營之路。
這兩年,長相俊朗的歌手薛之謙常因搞笑段子而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幾個綜藝節目頗受歡迎的諧星。這兩天,幾年前他幫助拾荒老太太的視頻又被翻出,感動不少網友:“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對於成為諧星的動機,薛之謙毫不諱言“想紅”,他的邏輯很朴素:“紅了就有錢,有錢了才可以做音樂。”
出身選秀,薛之謙與李宇春、張杰一樣是中國第一批選秀歌手,然而境遇卻截然不同。出道10年薛之謙發表了6張個人專輯,被人記住的不過一首《認真的雪》。回顧過去的坎坷,薛之謙認為,唱片公司對歌手缺乏規劃和唱片市場整體不景氣是主要原因,“最艱難的時候,舉辦新專輯發布會的幾千元場地費公司都不批,隻能自己尋找贊助”。這之后,他開了火鍋店、服裝店,以副業供養自己的音樂夢,砸錢做專輯。雖然脫離唱片公司有了自主權,專輯品質也不錯,然而反饋也並不理想,直至他以諧星身份成為“網紅”之后,《一半》 《紳士》 等最新作品才開始走紅。
薛之謙為音樂而搞笑的“自救”令人動容,而在他的身上也折射出如今音樂人的尷尬心酸,“走了諧星這條路,收入是當歌手時的十倍”。為了做音樂,還有多少歌手要走上這條音樂的迂回突圍之路?
堅守創作派:做分眾時代的少數派
相比薛之謙的艱難,擁有優勢資源的新人,似乎可以更加踏實地堅守創作。
王菲計劃年末推出天價演唱會之時,她的女兒竇靖童卻在網絡上提供她個人首張專輯 《石頭咖啡館》 的免費收聽。這張專輯收錄了她出道以來的11首歌曲,詞曲均由她自己一手包辦。鮮少露面演出,也沒有任何宣傳,她選擇專注音樂創作本身。與其說是父母讓她“自帶話題度”,不如說是對自己作品的強大自信。《我的時代》 裡她用英文唱道:“帶我抵達屬於我的時代,不需停留,也無阻礙。”
不過,竇靖童的低調並不阻礙作品的迅速發酵,不僅贏得一眾粉絲,也引發專業樂評人加入討論。鄧柯評價:“整張專輯聽起來有輕盈的感覺。這是一張幾乎沒有高音的專輯。但放棄用音量對比來推動情緒發展並沒有讓這盤專輯變得鬆弛。”他甚至預言,竇靖童的作品和表演狀態已經隱隱體現出音樂在未來的審美變化趨勢。
處在古典音樂圈,演奏家們似乎離風暴中心有些遠。相比一些世界級名團的大型交響樂演奏會,小型音樂會如何刷出存在感? 作為繼郎朗之后,又一位簽約哥倫比亞經紀公司的鋼琴家左章日前邀請小提琴家林昭亮和大提琴音樂家克萊夫·葛林史密斯舉辦“俄羅斯之愛”三重奏音樂會。演出通過“微店”銷售演出票,並制作精美的電子演出單在微信朋友圈傳播,並基於社交網站的推送,讓音樂人在古典音樂愛好者中有了更多精准營銷的空間。
好的內容,精准的定位,再加上符合網絡傳播的運營。互聯網時代,資本的介入與音樂人“自救”的雙向努力,或將為我們帶來更多新鮮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