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修書匠們點贊

陸培法

2016年07月08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為中國修書匠們點贊

  所謂古籍,是指編纂、寫印於1912年前的書籍。珍貴古籍又稱為善本,主要指具有較高文物價值、資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古籍。不過,由於水火兵燹的破壞,古籍流傳至今已是百不存一,而能保存下來的,也大多經歷歲月侵蝕,損毀和自然老化也非常嚴重,亟待修復。

  然而,在這輕描淡寫的“補”字背后,所需要的工序卻復雜精細。糨糊、噴壺、鑷子、毛筆、小錘頭……是修復師們最常用的“設備”﹔伏案工作則是最常見的狀態。從拿到一本破損古籍開始,首先要進行核查,檢查基本情況並加以記錄,填寫修復檔案,就像醫生看病,得先觀察有哪些毛病,記錄下來才好對症下藥。

  然后還要拆書給書頁編號、紙張檢測、配紙、制糨糊……等到真正開始修補書頁的時候,修復師要將已經拆開的書頁反面朝上,拿著毛筆在碗裡蘸點糨糊,輕輕地涂抹在破損處,再用鑷子貼上補紙,工序繁雜,且每一步驟都容不得絲毫閃失。

  有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范圍內古籍修復專業人員不到100人,這一行業的工作人員常被人們戲稱為“大熊貓”。而隨著“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項目的實施,國圖作為主要人才培養基地,通過開班授課等方式常年不斷地向各省市相關單位傳授技藝、培養骨干。截至兩年前,全國公共藏書單位的古籍修復師已近700人。

  當新員工入館后,文獻修復組內會指派有經驗的老員工以“師帶徒”的方式對新員工進行基本功與專業技能方面的訓練。並在技術達標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跟隨老師一同修復藏品。這使得年輕修復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為日后獨立開展修復工作做准備。而這種“師徒傳承”模式正是國圖將“國手”技藝一代代傳給后人的重要保証。

  國圖有4件鎮館之寶:《敦煌遺書》、《四庫全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而對國圖古籍修復大師杜偉生來說,永樂大典的修復意義更為特殊。

  筆者記得他在《永樂大典》全部修復后說的一段話:“《趙城金藏》1965年修復完成,因為時間比較早,我沒能趕上﹔《四庫全書》因為保存比較完好所以短期內沒必要修復﹔《敦煌遺書》的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但由於卷數比較多,破損又比較嚴重,按目前的修復進度,等全部修復完成可能還需要20年,我估計不能親歷親為到那一天了。所以,此次《永樂大典》的修復完成,可以說是實現了我的夙願,也總算是沒白端這碗飯,這輩子也算是沒白活!”

  我們應該為中國有這樣敬業的修書匠而驕傲,為中國修書匠們的工匠精神點贊!

  制圖:潘旭濤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