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左江花山岩畫: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

2016年07月14日14:4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廣西左江花山岩畫:一本神秘的“無字天書”

摘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宣布,今年共有29項遺產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其中中國兩項入列,包括申請自然遺產的中國湖北神農架和申請文化遺產的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

【解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宣布,今年共有29項遺產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其中中國兩項入列,包括申請自然遺產的中國湖北神農架和申請文化遺產的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藝術文化景觀。

花山岩畫位於廣西左江沿岸,尤其以寧明花山岩畫最為著名。從廣西寧明縣碼頭登船,沿著江水徐徐前行半個多小時,一座峰巒起伏的斷岩山赫然出現在眼前,臨江岩壁略微向江面傾斜,山體上密密麻麻的紅色圖案扑面而來。當地人說,這是壯族祖先的偉大杰作,是古人與大自然對話的特有方式。

【同期】廣西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藍日勇

民眾問岩畫怎麼畫上去的?什麼人畫上去的?都認為是神仙啊,神仙的作為,所以認為岩畫是仙人跡,岩畫對他們來講,是仙人留下來的東西,帶有靈性,保護他們的。

【解說】站在岩壁下方抬頭望去,岩壁上的紅色圖案約從山腳2米開始出現,以5米至20米高的中間部分畫像最多﹔岩畫以人像構成主體,人像一般作正面、側身兩種姿勢,多為舉手屈膝的半蹲姿勢,輔以馬、狗、銅鼓、刀、太陽等圖像。

【同期】廣西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 朱秋平

我們跟其他岩畫遺址來比較的話,我們發現花山岩畫是通過這種人像的造型不斷地重復,不斷地強調它這一個造型,所以它突出的典型就在這裡。

【解說】經文物專家研究,花山岩畫是戰國至東漢時期當地壯族先民駱越人群體祭祀遺留下來的遺跡,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和與其依存的山體、河流、台地共同了構成了壯麗的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同期】廣西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 朱秋平

我們花山岩畫整個是8000多平米,畫了1900多個圖像,其中人物圖像就包含了1300多個。

【同期】廣西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藍日勇

花山岩畫的特點就是畫的位置非常高,作畫的條件非常艱險,離江面最高130米,最低10米以上,高的地方,而且那個崖壁裡面,選高崖,所以怎麼畫上去呢?現在有4種推測,一種是從上面攀岩上去的,以前可能有藤,一種就是搭架,還有一種就是從上面用繩子吊下來畫,第四種就是水漲了以后,船(升)高,坐船來畫的。這4種現在有3種是不好理解的,就搭架,(有)可能,但是有的東西很光(滑),很陡,很高,搭架的技術也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做花山岩畫保護工程,我們光搭那個鋼架,我們做了很多工作,鋼架用了幾百噸,幾百噸的鋼管,下面為了把基礎搞好,把基礎加固,下面用水泥加固。

【解說】據測量,岩壁上最小的岩畫人像高約0.2米,最大的人像高達3.58米。專家認為,歷經2000多年的風吹雨淋,花山岩畫色彩依舊絢爛的原因藏在繪畫顏料裡。

【同期】廣西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藍日勇

(原料)現在已經研究出來了,紅色的就是赤鐵礦,也叫鐵紅。粘合劑(也)已經研究出來了,粘合劑是植物膠。我們先人們很聰明,他用草酸,作為粘合劑,草酸涂在石頭,碳酸鈣上面,它會奪掉碳酸鈣裡面的二氧化碳,就變成草酸鈣,草酸鈣比石頭還要硬。

【解說】藍日勇說,不過究竟是哪幾種植物的汁液搭配而成,以及配比值,乃至如何畫上崖壁,這些仍是未解之謎。

岩畫是不可移動的文物,難以與日晒雨淋的自然環境相隔離。因此,保護岩畫成為世界性難題。由於時間久遠,花山岩畫有的圖案被白色顆粒狀的沉澱物所覆蓋,假如不予以加固修復,有可能會慢慢開裂掉落。

【同期】廣西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藍日勇

因為危岩體開裂以后掉下來,岩畫本身就一起掉了,那就毀滅性的了,所以先開始危岩體加固。

【解說】為了保護花山岩畫,廣西採取了多項措施。2009年12月,花山岩畫保護工程正式開工。2010年,花山岩畫第一期岩畫本體搶救性整體加固工程開始實施。2015年,花山岩畫本體搶救性修復保護工程正式完成。藍日勇介紹,除了寧明縣的花山岩畫,左江上還有七八十個點,這次申遺被提名的岩畫就由38個岩畫點構成。

【同期】廣西申遺辦專家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 藍日勇

現在我們有38個點,38個點才保護了1個點,寧明這個點,還有37個點,進入國保,也肯定要做,聯合國還要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他幾十個點。

【解說】銅鼓文化、崖畫文化、駱越古國,這些充滿詩意而又帶有神秘色彩的東西讓人痴迷。看著高高地繪在峭壁之上的岩畫,就如同看著極具神秘色彩的“無字天書”。一些尚存的未解之謎也為花山岩畫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藍日勇說,花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填補了中國岩畫世界遺產的一項空白。

新華社記者覃廣華、梁舜南寧報道。(完)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