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落幕 靠短篇"謀生"小說家屈指可數

許?

2016年07月19日07:27  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靠短篇“謀生”的小說家為何屈指可數

首次在亞洲舉辦的第14屆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上周末在滬落幕,但關於短篇小說的討論仍在文學圈泛起層層漣漪。不少作家們發現:相比短篇小說在藝術探索上的多元化成就,它在市場收益層面所面臨的困局仍在。無論國內外,光靠短篇“謀生”的小說家屈指可數。對於大多數作家來說,短篇小說創作更像是一種藝術信仰或個人的寫作興趣。因為僅靠短篇小說寫作,稿費版稅有限,難以成為理想的職業選擇。

美國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雷蒙德·卡佛曾半開玩笑說:“在這個國家,選擇當一個短篇小說家,基本就等於讓自己生活在陰影裡,不會有人注意。”有作家直言,寫出好的短篇,費力、費心、費神,對素材消耗大,卻得不到多少經濟利益。

西方短篇小說更多在時尚雜志和寫作班“存活”?

此次來滬參會的美國作家羅伯特·奧倫·巴特勒,曾以短篇小說集《奇山飄香》摘得普利策小說獎,不過,即便寫短篇的名氣有了,巴特勒仍面臨略顯尷尬的現狀———在美國出版界,當他和出版社談短篇小說時,卻被要求同時簽下兩份合同:一份短篇小說集,還有一份長篇小說。顯然,這種“1+1捆綁式”策略,是出版社從商業角度出發的實際考量。

在圈內人看來,從整體上而言,無論是受矚目程度、出版銷量,還是角逐文學獎、后期影視改編等方面,短篇小說相比長篇小說顯得“低人一等”。因此,近幾十年來,在西方文學界,光靠寫短篇小說養家糊口的職業小說家鳳毛麟角。短篇小說的存活土壤更多在於時尚雜志、文學期刊與越來越多的高校創意寫作班。

比如,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卡佛都是美國大牌時尚雜志 《時尚先生》(Esquire) 的專欄寫手。菲茨杰拉德給《星期六晚郵報》《時尚先生》等報刊撰寫短篇故事。不過,有意思的是,正是在雜志發表的短篇《崩潰》中,菲茨杰拉德寫出了那句后來被廣為引用的話:測試智力是否一流,就要看頭腦在同時容納兩種相反意見的情況下是否仍能運轉。比如說,你既能看清事情已經毫無希望,卻又打定主意要改變這種局面。

相比歐美,中國的文學期刊數量上更多,而這些純文學刊物也成了短篇小說的主要發表陣地。因此,大會期間,有作家生出感嘆,中國或許是世界上短篇出版環境比較好的地方。

不過,美國的文學教育傳統讓短篇小說寫作成了文學入門的必修課程。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高校寫作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文學愛好者們圍繞若干關鍵詞提交幾十頁的短篇小說當作課程作業。但人們很快發現,短篇寫作幾乎無法單獨支撐起寫作者的職業生涯,西方不少短篇小說家同時在高校或培訓機構任教職。

還有一些作家覺得,短篇小說更多是供專業人士或文學圈同行閱讀,而長篇小說相對擁有更廣泛的讀者。比如卡佛的短篇,是將一條魚變成魚骨頭端上來,讀者需要通過生活體驗和想象力,去恢復骨頭上的肉,自行還原被卡佛省略的部分,而這對讀者的文學素養是很大的挑戰。

短篇小說寫作的陡峭,讓它更接近藝術本質

國內外作家都不否認短篇小說的獨特功能———先鋒性與不入俗套的藝術追求。所謂先鋒是指寫作意識與形式上的探索精神。而寫作者在小說美學層面的不斷攀爬及達到的境界,正是短篇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重要特征。

作家邱華棟曾用武術術語打比方,“一寸短來一寸險”,短篇小說,因其短,因此很“險”。險,可以是驚險、險峻、險峰、險棋、險要等。不過,短篇小說的藝術魅力也正在其中,雖篇幅有限,卻可以做到出奇制勝,以短勝長。有評論家談到,在當代中國文壇,一部優秀長篇小說可以成就一個作家,但是幾十篇短篇小說卻很難成就一個作家,短篇小說寫作之路很陡峭。西方文學界也有共識。加拿大作家克拉克·布萊茨發現,短篇需要在幾頁紙裡賦予一張椅子、一面窗帘甚至一個女人的耳環擁有驚人的感染力﹔或者用一段看似平淡無奇的對話,讓讀者讀得脊背發涼。雷蒙德·卡佛曾自稱短篇小說中必須“有某種威脅感或危險感,有助於避免沉悶,感覺什麼東西在不斷逼來”。

因此,更多時候,短篇創作更像是懷著一種虔誠的藝術野心的創作實踐。即便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罕見授予了加拿大短篇小說家愛麗絲·門羅,但比起其他小說家,門羅實在算是低產,或許這正是短篇小說寫作者“少而精”的個人特點。作家路內

解釋,眼下長篇功利化是“有文學野心在那,有些作家需要長篇完成裡程碑式的東西,也有可能是出版社對作家有要求”。作家蘇童干脆說:“你寫作是因為想出版,還是為了自己舒服?比如卡夫卡就不是為了出版。你就問自己,究竟喜歡不喜歡寫? 喜歡寫就一直寫,出版是第二件事,可以出,可以不出。這是一個忠告。”

短篇小說也需在出版策劃上花心思

目前,上海99讀書人策劃引進的外國作家“短經典”系列已先后推出9輯共計77本短篇小說,不少作家和作品都是第一次引介給中國讀者。這個系列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容器”,把國外現當代作家的最好短篇小說收入囊中,形成規模效應。

華語作家的短篇作品方面,“華語短經典系列”、中國作家阿乙最新短篇小說集《情史失蹤者》、邱華棟最新中短篇歷史小說集《十一種想象》等,近期紛紛出版,引發市場關注。評論界發現,短篇小說集同樣需要精心策劃與營銷,這種營銷不是盲目追逐潮流、給短篇小說集貼上“碎片串燒”的標簽,而是找到其獨特的觀察與表述方式,讓想慢的心靈可以慢下來,從而使更多人有機會體驗短篇小說的精致。

在西方,叫好叫座的歐美短篇小說幾乎看不到類似“卡佛短篇小說集”這樣“直別別的”書名,而是一部部自成系統、體現作品內涵意蘊的名字。比如《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火》等。業內人士表示,短篇小說成氣候,需要更高超的編輯策劃技巧。評論家李敬澤談到,在文學版權管理嚴格的環境中,加上作家的審慎,不太會產生串燒或雜燴式出書,每部短篇集子經過規劃,使其中每個短篇各自獨立但又相互聯系,最終形成了圍繞關鍵詞或主要線索的復雜交響。“這不僅表現出訓練有素的文體意志,也是向偉大的短篇小說傳統致敬,向一種認識、想象、表達世界的獨特方式致敬。”

(責編:鄒菁、陳苑)

推薦閱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廣西花山岩畫、湖北神農架申遺成功 今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廣西左江花山岩畫申請文化遺產、湖北神農架申遺自然遺產,分別成功入選。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

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央美術學院:培養有人文情懷的能工巧匠 初夏的涼風習習,從2016年五月歌會合唱比賽現場傳來師生們一曲曲或悠揚或激昂的歌聲,回顧著崢嶸歲月,暢想著美好未來。校園內郁郁蔥蔥,老校長徐悲鴻親手栽種下的...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