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國家大劇院國際歌劇電影展的重頭戲、3D歌劇電影《白毛女》登陸北京院線,在國貿百麗宮影院4號廳上映。並不大的放映廳坐滿了觀眾,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無人離席,電影結束后導演侯克明、楊白勞的扮演者高鵬等主創人員還來到了現場與觀眾交流,氣氛十分熱烈,3D特效新技術與舞台表演相結合的新穎呈現給觀眾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
昨晚到來的觀眾大多是有“白毛女”情結的,也因此更加挑剔,但觀看后被這部歌劇電影完全征服,一位60多歲的觀眾在觀演中幾度落淚,她表示如此熟悉的故事卻是那麼不一樣的藝術體驗,特別感動。能讓觀眾有這樣深刻的體驗,主創人員在幕后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不僅前期用了半年時間籌備,而且鏡頭拉近對化妝舞美的精細程度和對演員的表演都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鵬告訴記者,在舞台上演歌劇和拍歌劇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面對的是觀眾,而另一個面對的是鏡頭,“劇場裡可以容納幾千人,要求演員把聲音和表情傳得越遠越好,最好能讓最后一排觀眾都感受到,但是在鏡頭前,表演的幅度要收起來一點,細膩程度則要增加”。歌劇電影《白毛女》,在懷柔拍攝了40天,三伏天高鵬在攝影棚裡穿著楊白勞的大棉襖,扣著大棉帽子,現場燈光又多又亮,空調形同虛設,拍攝一條下來全身濕透,而且每次化妝要3個小時,先打底,然后貼膜,畫出老年人的魚尾紋、老年斑,最后戴上頭套和帽子,高鵬說早上7點起床,10點半能開始拍就算相當快了。盡管辛苦,能參與到這部歌劇電影中,高鵬還是覺得特別幸運,“扮演白毛女的雷佳總是說我們這次復排《白毛女》是搶救性的,能得到郭蘭英、石明這些老藝術家手把手的指導,非常難得。現在中國民族歌劇的環境並不是特別好,通過電影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歌劇藝術,進而有興趣到劇場觀看歌劇,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效果。”
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電影中逼真的實景效果,導演侯克明介紹,在原原本本的記錄舞台信息的同時,為了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運用了大量的電腦特效,時間長達80分鐘,最精彩也是耗資最大的場景,就是在音樂聲中奔跑在山林中的白毛女的頭發一點點地由黑變白,短短8秒的鏡頭從設計到制作足足用了半年時間,每一根頭發都是電腦做的,頭發飄動的角度、質感都花費了心思。
拍攝這部3D電影的靈感是來源於侯克明在柏林電影節上,看到著名的德國導演文德斯拍攝的一部3D電影《皮娜》,記錄了現代舞大師皮娜鮑什的舞台演出,令他很震驚,“當時國內剛剛上映完電影《阿凡達》,人們對3D電影的認識就是上天入地、特效、戰爭等強烈的視覺刺激,原來3D技術還可以用來表現舞台藝術,而且有很強的代入感,我很受啟發,很想用這樣的手段拍攝中國自己的藝術作品,最終選定了《白毛女》。”
《白毛女》是這次歌劇電影展演中唯一一部搭景制作,以電影的工作流程專門拍攝的3D電影, 其他的歌劇電影如國家大劇院《駱駝祥子》、《阿依達》、《納布科》、《參孫與達麗拉》,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三部歌劇電影《藝術家生涯》、《唐·帕斯夸萊》以及《卡門》,英國皇家歌劇院的《茶花女》、《托斯卡》、《唐璜》,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的《約蘭塔公主》,法國巴黎歌劇院的《霍夫曼的故事》都是歌劇現場演出的記錄。
據悉,這次歌劇電影展將在八個城市進行放映,而且全部是在黃金的時段。百老匯院線的負責人表示對這次歌劇影展進行了大力推廣,除了通過格瓦拉的電商平台進行推廣,還有影院自有的微信、網站、月刊,影院所有的電子燈箱,視頻以及大的LED的屏幕都進行了宣傳。目前歌劇電影展的票房非常樂觀,很多不在展映城市的觀眾特意乘坐飛機、高鐵趕來觀看,還有英皇或大都會的資深粉絲專門購買了所有該劇院的歌劇電影,對於不能隨時出國觀看現場演出的觀眾,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本報記者羅穎 WJ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