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希望年輕人到博物館辦婚禮

2016年09月23日08:17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希望有一天,年輕人到博物館辦婚禮



  日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以《美在博物館》為題和大家分享了他眼中的博物館文化。以下為演講內容精編。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將來年輕人到博物館去辦婚禮。我認為在博物館裡舉辦婚禮的人,一定對博物館有一種感情,他們會把這種情感傳承下去,會建立長久的幾代人對於博物館的依賴,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婚禮而已。
  ——陳履生

  隻有國家的強大,才有博物館的強大

  首先我想跟大家講一講博物館與國家的關系。我們必須要了解,隻有國家的強大,才有博物館的強大﹔隻有博物館的強大,也才有國家文化的強大。
  因為,博物館作為保存和展示文明成果的公共服務機構,其國家收藏和國家文化有著緊密的關聯。在世界上很多的國家博物館中,都有著與這個國家歷史和文明相關的諸多珍藏。
  我要講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埃及國家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建於1858年,被列為世界十大博物館之一,珍藏有古埃及法老時代到公元5、6世紀羅馬統治時代的珍貴文物,總體數量雖然不算多,隻有10余萬件,但是它的每一件文物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都是其他博物館難以比擬的。
  1902年遷入解放廣場新址的埃及國家博物館,在今天看來和114年前幾乎完全一樣。這座位於非洲大陸上的最大的博物館,是全世界國家博物館中極少幾家沒有空調的博物館之一。埃及非常炎熱,但是這個博物館裡沒有空調。而且,野貓們在博物館內隨地行走。
  我去過世界上200多家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是我見過的館長辦公室最小的一家國家博物館,館長辦公室面積估計隻有15平方米左右,而且一進博物館大門,向右一轉就是館長辦公室,像一個門房一樣。所以你難以想象,這就是埃及國家博物館。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是這個國家出了問題。我們知道,埃及前幾年發生了革命,離它不遠處的建筑都被燒毀了,這個博物館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
  雖然,你在其中看到的展出內容令人驚嘆,可以了解到古埃及的燦爛歷史﹔但是,那些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畫,就那樣隨便地放在樓道地面上展出。我去年又去了一次埃及博物館,我發現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沒有商店、也沒有餐廳,想喝一口水都沒有辦法買到的國家博物館。
  經過國家的動亂,埃及國家博物館雪上加霜,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如今,這個國家博物館每天的參觀人數非常少,盡管埃及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博物館每天的參觀人數大概隻有1000人左右。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祠堂

  接下來再說說我們的國家博物館。
  1912年,在民國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的提議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6年后,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遷到故宮的端門和午門之間,成為第一個展覽陳列的場所。
  當時的展覽狀態是非常簡陋的,很多的文物和藝術品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陳列在那裡,供人們觀覽。但是開館的第一天,北京萬人空巷,大家蜂擁而至,因為很多民眾沒有走進過紫禁城,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開放,讓大家可以走進紫禁城參觀,所以當時的盛況被記載下來。
  一直到1959年,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人民大會堂的對面,建立了國家級的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這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第一次有了獨立的館舍,成為一個重要的國家文化中心。
  2003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原來的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合並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年,國家花巨資對國家博物館進行改擴建,打造了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博物館,建筑面積達到近20萬平方米,成為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我剛才說過,隻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有強大的國家博物館。如果國家不強大,如果我們還處在新中國的建設初期,經濟還比較落后的話,那麼國家博物館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規模。
  如今,中國國家博物館每年的參觀量是760多萬人次,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法國的盧浮宮。這裡收藏了130多萬件我們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足跡,展示著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發展的光輝成就。
  可以說,中國國家博物館就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祠堂。

  公眾的依賴,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

  博物館除了象征著國家的文化和傳統外,還標志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因為它代表著累積文明成果的水平,它連接著公眾的文化需求而成為當代社會中公眾的文化依賴,這才是博物館的魅力之所在。
  過去我們很少談這個問題,所以我現在特別強調,公眾對於博物館的依賴程度,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如果我們這個城市的公眾對博物館缺少基本的文化依賴,那麼我們要博物館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在博物館裡辦很多的展覽,但如果我們的市民都不去看,那這些展覽再好有什麼意義呢?
  我在撰寫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國內的一些城市博物館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很多展覽與公眾脫節,這些展覽實際上是少數策展人玩的花樣,跟公眾沒有關系,我認為這樣的展覽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中國的城市博物館數量很多,與世界同類型的城市相比並不算少,至少在中等以上。但是,如果以市民人均進入博物館的次數來統計,顯然我們的數量算是低的。
  拿深圳來說,深圳有1000多萬人口,深圳博物館每年的觀眾量也不算少,大概有100萬人次左右。但如果拿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來比較的話,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阿姆斯特丹大概隻有100多萬人口,但阿姆斯特丹博物館每年觀眾的參觀人數就有100多萬,除去旅游者的話,城市居民和博物館參觀人數之間的比例依然遙遙領先。
  因此我希望,我們的博物館能夠建立起與公眾的聯系,讓公眾對博物館產生文化需求,產生文化依賴。我們在周末休息的時候,首先會想到帶著孩子去博物館、去美術館看看,這就是一種文化的依賴。正如一些人有抽煙的依賴症、有喝酒的依賴症一樣,我想文化的依賴是博物館培養公眾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所以說,博物館的魅力就在於給一個城市奠定了一個文化地標,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窗口。

  希望走出一條博物館多元化的新路

  沒有公眾積極參與的博物館,就沒有存在的理由,沒有存在的價值。那麼,博物館怎麼吸引公眾呢?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中國的省級博物館幾乎都是大同小異?確實,中國城市博物館的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缺少多元化、多樣性的豐富內容來吸引公眾。
  我在這裡介紹幾家國外頗有特色的博物館。
  日本的福岡博物館,跟世界上的其他博物館都不一樣。它的大堂是一個少兒教育中心,進去后有很多小房子,以亞洲各國為主題,有中國,有韓國,有越南,有老撾,等等。走進“中國”的小房子,裡面是源於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藝術內容,有很多孩子在玩。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瑞典的話,一定要去坐落在斯堪森島上的瓦薩沉船博物館看一看。這座博物館的建立是因為要展示一條沉船,這條叫做“瓦薩”的戰艦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可出海之后不到半個小時就沉入水中,后來人們把它打撈上來,就在這個地方建造了一座博物館。
  還有法國的凱布朗利博物館,這座博物館是全世界博物館中唯一一座不分展廳的博物館,它裡面的空間從上到下一氣呵成。而且這座博物館是全世界博物館中唯一把庫房和修復室建在中央大廳的,讓公眾一進博物館就能看到裡面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文物修復工作。它把博物館的后台搬到了前台,這正是它的與眾不同之處。此外,這個博物館的餐廳稱得上是“最美博物館餐廳”,天天爆滿。
  拿中國國家博物館來說,我們也在努力創新,希望走出一條博物館多元化的新路。比如,我們和北京的史家胡同小學合作,編了四冊《走進博物館》的教材,有談飲食的、談音樂的。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定點的小學教育基地,讓博物館成為教材之外的補充。我們還把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改造成一間間專題教室,讓更多的學生走進博物館。
  最后,我有一個夢想,希望將來年輕人到博物館去辦婚禮。博物館是文化的殿堂,在一些西方國家,經常會看到有人在博物館裡舉行婚禮。我認為在博物館裡舉辦婚禮的人,一定對博物館有一種感情,他們會把這種情感傳承下去,會建立長久的幾代人對於博物館的依賴,因此它不僅僅是一個婚禮而已。(演講 陳履生 整理 記者 徐蓓)

(責編:湯詩瑤、陳苑)

推薦閱讀

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國家南海博物館首批文物捐贈入藏儀式 首批捐贈文物入藏,標志著國家南海博物館藏品征集工作邁出了扎實有效的一步。截至目前,已有多位個人收藏者捐贈了70000多件藏品,有5家機構捐贈或意向捐贈1000多件藏品”【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親節|世界遺產大會

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政協委員熱議文藝繁榮 “‘中國故事’隻有用‘南腔北調’才能講得妙趣橫生。”“設網絡文學獎並不需要‘洪荒之力 ’。”“改變文藝創作浮躁現象,唯一辦法就是改革創新體制,文藝界也要供給側改革。” 【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