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价拍卖"真假难辨易做局 业内称其中有隐情【3】--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无底价拍卖"真假难辨易做局 业内称其中有隐情【3】

2013年01月15日11:02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短板

  结果不可预测 投资更具风险

  “无底价拍卖”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推理是:既然敢于“无底价”,那么拍品说不定是“有问题”的便宜货或者伪劣品。巧合的是,去年在“无底价”拍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和倪瓒款《乐圃林居图》,都有自己的克隆版本。前者的同名之作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而后者的同名之作在2007年北京保利曾经拍出过671万元的高价。李逵和李鬼,分不清哪个是真迹,哪个是仿作。

  “拍卖公司既然让拍品‘无底价’,就是因为它没把握,也不敢保证品质。买家哪怕用1亿元买了幅有问题的画,拍卖公司也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建业说。

  但也有人认为,目前国内的拍卖公司,不管是“有底价”还是“无底价”,普遍都是既不“保真”也不“保退”。虽然在“无底价拍卖”中,买家承担的风险的确增大了,但是这个风险至少没有变得更加突出。

  另外,根据“游戏规则”,“无底价拍卖”不可以流标,标的必须卖给场上出价最高的竞拍人。“如果是些不太值钱的小艺术品,无底价拍一下未尝不可。但如果真是特别有价值的,这样做的风险就太大了,我不太相信会有那么傻的卖家。负责任的委托方会对自己的东西有一个基本认识,如果是特别有价值的东西,他怎么会连个保留价也不提,让人随随便便就买了呢?”刘建业说,“拍卖公司必须对送拍人和竞拍人负责任。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东西,你从100元、1000元开始拍,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的文物?本来就够混乱的了,这样下去更加不知道怎么分辨真伪了。”

  赵涌则表示,他并不担心真正的好东西会“一不小心”被当做便宜货给人买走。“泓盛这次拍出高价的《乐圃林居图》,本是一个送拍人送来的一大箱东西中的一件。对于这种大批量的送拍,我们没有办法一一研究和梳理,通常的做法是放在纸杂文献板块用无底价的方式拍。拍卖前,给每一件拍品拍了照片,放入图录,什么说明都没有写,甚至连倪瓒的名字都没有提。但后来我们不断接到很多藏家打来电话咨询这件拍品,我们才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倪瓒的一件精品。这件作品开槌之后,引起场内藏家和电话委托人的激烈竞购,直到最后拍出了高价。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是具有号召力的拍卖行,并且事先做了充分的推广,吸引了足够多的专业藏家到场,他们的竞拍自然会给予拍品一个负责任的价格——哪怕这件拍品的价值事先根本没有被藏家和拍卖公司发现。说到风险,其实我们最怕的是顶级买家私下‘做局’。比如本来可以出到1000万元的拍品,但是他们商量好不出价了,让人300万元就买走了。”

  季涛向记者透露,因为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有的拍卖公司会有规避的方法,“比如,让卖家在那守着,万一拍便宜了,就举牌把它拍回来。这种做法虽然违规,但目前来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链接: 何为“无底价拍卖”?

  无底价拍卖是相对于有底价拍卖而言的,一般拍卖会上的拍品都会有一个底价,它是由委托方和拍卖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卖价格。如果场上所出价格低于底价,拍品就宣布流拍。而无底价拍卖是无估价拍卖,拍卖公司对拍卖品并不提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己竞相报价,最后由报价最高者购得。

  一般有这样几种无底价起拍方式:国内最常见的方式是拍卖师以最低的竞价幅度起拍;拍卖师让场上的买受方先自由报价,此时不考虑竞价幅度,出1元也可以,出8万元也行,拍卖师再在买家报出的第一口价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国外大拍卖行常采用的方式是拍卖师根据自己对该无底价拍品的估价出一个起拍价,如果有人应价则继续按照此时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如果无人应价,拍卖师可以再次调低起拍价继续询价,直到有人应价为止。金叶

(责任编辑:温璐、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