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调离时对家人有何“约法三章”--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独家首发】吴官正夫人撰文回忆《相伴五十年》(五):

吴官正调离时对家人有何“约法三章”

2013年05月10日09:2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五十年前,他是清华大学的理工翘楚,获校长颁发优秀毕业生奖章;十年前,他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位居政治局常委;现在,他已然是一位作家,写随笔、写散文,还写小说。近日,吴官正最新作品《闲来笔潭》出版,讲述了一位领导人的心灵随感。人民网读书频道独家首发《闲来笔潭》精彩书摘,再现吴官正的人生哲理和为政之道书中同时收录了吴官正夫人张锦裳的回忆文章《相伴五十年》,讲述了夫妻五十年相濡以沫的岁月真情。

书名:《闲来笔潭》 作者:吴官正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4月

【注:人民出版社已授权人民网读书频道对本书进行连载,禁止其它媒体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吴官正,男,汉族,1938年8月出生,江西余干人,196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4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动力系热工测量及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创作的随笔、散文、杂记、小说、对谈等文学作品及部分画作。既有青少年时代的生动回忆、工作后的难忘经历以及退后所思所悟等写实之作,又有寄实于虚、寄虚于实、虚实结合的虚构篇章。读来或使人感慨,或令人称奇,或怡人心智,或催人奋进。

 

上一章:相伴五十年(一):两人相识之初

        相伴五十年(二):组织上回信辟离婚谣言

        相伴五十年(三):给孩子上户口

        相伴五十年(四):当市长当面挨过五次骂

 

相伴五十年(五)

张锦裳

1986年秋,他调到江西当省长后,我在武汉准备搬家。白天上班,晚上整理衣物。因为是回江西老家,熟人多,为了顾面子,用节约下来的钱添置了衣柜、电冰箱和电视机,家里才有了一些像样的东西。武汉到南昌路途遥远,当时路况很差,赶到南昌的滨江宾馆,天已经黑了。官正不让在宾馆就餐,叫我们回家自己做饭。家里什么都没有,我只好又到商店去买锅碗瓢盆。摸黑到车里搬东西时,把缝纫机都压坏了。

我随调江西后被分到南昌市直属机关工委工作,每天坐公共汽车去上班,到得比较早,打开水、扫地、擦桌子,与同事们相处融洽。在担任工委领导期间,想方设法为干部职工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单位活力增强了。

他到江西后,连续三年在赣南过春节,要求赣南借鉴广东、福建的经验,进行改革开放试验,并建议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赣州地委、行署开拓能力强,工作力度大,经济开始活起来,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他对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很严,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平时不能在外面乱交朋友,不能在外面吃饭。每到地市检查工作,都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能买便宜商品,不能收人家的东西,吃了饭要交钱。出差回家,没带过任何东西。返回省城之前,总要司机将车后备箱打开,看一看有没有装什么东西,还问秘书交了饭钱没有。在江西时,有一次司机告诉我,有人把一斤茶叶放进车里,让他们在路上喝,官正知道后,将司机训了一顿,把茶叶退了回去。还有一次,到一家筷子厂视察,临走时,厂里拿了四扎筷子(一扎十双)给秘书,秘书不敢收。那人说,又不是什么值钱东西,怕什么?秘书实在推辞不了,把筷子放进了包里,官正在远处看见了,快步走过去问秘书:“你拿了什么东西?赶快送回去。”秘书挨了一顿狠批。官正有两个中学时的同学,趁他到北京开会,找到省政府一位副秘书长,说自己是省长的同学,要求调到省政府工作。官正回来后知道了,对秘书长说:我的亲戚、同学都不要到省政府办公厅来工作,请做好他们的工作,务必今天退回,否则找你负责。

在江西的时候,正省级干部家里几乎都装了空调,但官正一直不准我们家里装。一天,一个省委领导带了空调和工人来到家里,说要装空调,我说:“官正不让装。”那位领导说:“别管他,就说我说的,装!”这才装了空调。因天气热,小儿子到我房间打地铺,我们睡着了,官正就把空调关了,又把我们热醒了。

有一次我阑尾炎发作,官正叫警卫员把我送到医院,先住八个人一间的病房。手术后按惯例搬进一个小观察室。医院的副院长是我的同学,第三天,他来到观察室,告诉我说,省长打电话嘱咐,不能因为谁是他的家属,就给予特殊照顾。

他搞调查研究,不希望下边事先有准备,担心弄虚作假,往往事先不打招呼,走在路上,突然提出去看一个地方。有一次去一个地级市考察,在半路上提出去某烟厂看看,进去一看,厂里乱七八糟,地上到处都是烟,浪费很严重。他叫来厂长,要求尽快拿出解决方案,限时整顿好,晚上要安排人员值班,有负责人带班。他走后,烟厂以为没事了,根本没任何行动。谁知他半夜带着秘书又回到烟厂检查,一看值班人员在睡觉,没有一点儿整改的迹象,就发脾气把厂长叫来训斥:“你到底能不能做事?不行就换人。”把厂长急得直冒汗,这个厂长从此吸取教训,工作有了起色。

他出身贫寒,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走到哪里都很重视信访,强调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尽可能解决。他多次对接待人员说,群众上访是对我们的信任,是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你敢保证自己的后代今后不上访?在山东时,我们住在南郊宾馆职工宿舍,每天早晨散步,多次看到有人跑过来,递上访信喊冤,他总是让警卫员收下材料,责成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有一次,他在门口看到一个人提着一个包,以为是来上访的,就主动问人家,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反映,那人说没有,把我们都逗乐了。

他是从小学读到研究生毕业的一个穷学生,对困难学生非常同情、格外关心。一到江西上任,他就对教委的负责人讲,一定要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决不允许一个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他多次把自己的稿费寄给困难学生,2007年我们回江西,到永新县时,有一对年轻夫妇来看望,其中一个就是他曾经资助过的学生。

1997年春,官正从北京开完“两会”,刚回到江西三天,中组部就打来电话,说有事找他,让他马上去北京。他当时正在主持省委会议,当晚没有火车、飞机,只好第二天一早赶到北京。回来后才知道中央要调他到山东任职。他请了五天假,带着全家到乌泥、余干、鄱阳去告别。他对亲属说:“对不起,没为你们做任何事,请谅解。”要我给部分亲属送了些钱和礼物。三天后,就匆匆赶到山东上任去了。

他的工作担子重,压力大,家里的事过问不多,孩子们的事也很少管。他离开江西时,对我们讲了三句话:第一,我走了,你们好好过老百姓的生活;第二,不要去找人,更不要去找领导办什么事;第三,好好工作,遵纪守法。他走后,我们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都尽可能自己克服。

他一到山东就一边工作一边调研,吃饭还是过去的老习惯,坐下来就吃,有时还没等热菜端上桌,吃点凉菜就走人。陪同的领导有的还没来得及吃饭,只能饿着肚子,以后他的这些习惯传开了,吃饭时陪同的同志也就不汇报工作了。2000年胶东干旱缺水,他到烟台、威海调研,连续几天舍不得洗澡、洗衣服。

他在南郊宾馆职工宿舍楼要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水泥地板,采光较差,我们在那里住了将近六年。从江西到山东上任,他带着锅碗瓢盆,准备自己开伙做饭。刚开始他水土不服,对烟过敏,加上工作辛苦,头发掉了不少。后来我辞职到山东照顾他,家离菜市场较远,我几天买一次菜,提不动的时候就坐在路边休息,下雨时一手提菜,一手打伞。极少有人到家里来,过年过节也是如此。我做完家务,闲着没事,就在家里唱唱卡拉OK,有时候打打太极拳。

出现紧急情况,他总是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记得有一次抚河涨大水时,他带领干部在堤上抢险,洪水离堤顶只有几十公分,走在堤上都有晃动的感觉。有的同志劝他回去,担心危险,他说:“我心里有数,洪峰很快会过去,要死我先死。”他一直从下游往上游走,走了十几公里,水开始退了,大家很高兴,总算挺过来了,不用分洪了。有次鄱阳湖洪水泛滥,他还乘着汽艇,冒着风浪,靠前指挥。陪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捏了一把汗。有一次江西有个地市发生火灾,他当时正在养病,半夜听到报告,立即赶去现场指挥灭火。还有一次,一个地方的几个武警战士,偷了步枪、冲锋枪,逃到青岛,躲在居民房里。官正到公安厅指挥中心,了解情况,商量处理办法,请他们的父母与他们通电话,做思想工作。他嘱托有关部门,建议对带头作案的一定要依法惩治,其他几个要依法从轻,因为他们都还是孩子。

2002年年底,他到中纪委工作。他对我和孩子说:我当中纪委书记,是中央对我的信任,你们要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有一年,中直机关号召节约用电,他要求家里尽量少用电器,让秘书到家里把一个冰箱的电源都断了。他很爱惜衣服,十多年的衣服还穿在身上,孩子给他买衣服总被批评。我给他买衣服有时也先不告诉他,在箱子里放一段时间再取出来。他从来没有与我去商场买过东西,除了每月理发用几块钱之外,基本不用钱。

有一次,他生病住院,急着要出院去出差,儿子请秘书向中纪委机关报告。中纪委有个领导听说他住院了,来医院探望。领导走了之后,他问是谁讲出去的,然后把秘书批评了一顿。我说:“是我让秘书给中纪委报告的,让你休息是医生的意见,你应该采纳。”(待续)

下一章:  相伴五十年(六):夫人眼中的吴官正

(责编:黄维、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