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台妙高台突遭拆毁 谁来保卫正在消失的老广州--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艺文观察)

金陵台妙高台突遭拆毁 谁来保卫正在消失的老广州

李响  周斌

2013年07月18日09:32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6月10日深夜,广州老街诗书路,两台钩机突然闯入,将建于1946年的金陵台和妙高台强行捣毁。事件曝光后,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我们紧急赶赴羊城,考察强拆现场,走访专家、老街坊和民间文保人士,梳理广州老城改造史。

  一路所见令我们感慨万端:广州不仅是活力四射的改革开放先锋,也是一位见证历史的老人,他厚重的故事值得铭记,他衰老的肌体急需呵护。

  消失的何止是房子

  2012年5月,多位保护古建筑的志愿者发现金陵台、妙高台有被拆危险,向媒体“报警”。与此同时,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汤国华教授对金陵台和妙高台做出评估:“建筑整体像一艘停泊在诗书路边的轮船,这一特色在广州市历史城区中较为罕见,反映了广州在抗战胜利后建筑风格的发展。”

  依据专家意见,政府部门叫停广州翠桦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的拆迁工程。时隔一年,该公司为何依旧铤而走险?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表示“并不意外”。按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未评定为文物的历史建筑,即使被强拆,最高罚款也只有50万元。搁浅一年的工程要亏损多少钱,建一座新楼盘又将赚多少钱?这笔账,开发商算得很清。

  历史与传统的价值不能用经济利益换算。广州作家叶曙明忧虑地写道:“当老街老巷被拆除时,消失的何止是房子?住宅不断向高空发展,被刷新的又何止是容积率?传统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乃至社会的价值体系,都发生着一连串的深刻变化,如同蝴蝶效应一般。”“不断涌现的‘地王’,挟资本以令天下,在其巨大的阴影之下,社会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已岌岌可危。”

  1982年,广州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几乎在同一时间,这座城市打开南中国大门,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潮。30多年来,广州书写了令全国振奋的崭新故事,而承载历史的旧城区,就像泛黄的纸张被一页页撕去。

  金陵台、妙高台只是冰山一角,类似事件在广州已不是新闻。从荔湾区危旧房改造,到地铁一号线修建,从2000年的新城扩张,到2010年迎亚运全城老房“穿衣戴帽”,30年间,广州失去的老街老建筑,可以列出长长的生死簿:

  广州市文保单位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被改造成夜总会;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被拆除;人民路、六二三路、中山四路、解放路的骑楼街因拓宽马路或修建地铁而遭受破坏……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正在进行旧城改造,狼藉的拆迁现场,一些房子的外墙上写着两个大字——“拆”与“停”(见图,周斌摄)。政府喊“拆”,居民喊“停”,视觉效果震撼,市民保住老街区的强烈愿望令人动容。

  无处不在的“破旧立新”

  广州的所见所闻让我们联想到国内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几乎无不追求“破旧立新”,竭力创造更高、更大、更洋的纪录,老房老街成了现代化的绊脚石,一些城市甚至不惜拆除真古建,新建假古董。

  2013年初,山东聊城、河北邯郸、湖北随州、安徽寿县、河南浚县、湖南岳阳、广西柳州、云南大理等8个历史文化名城,接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的“黄牌警告”,批评其城市保护工作不力,致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多年研究北京古城保护和城市规划问题的学者王军在著作中写到:“持续释放的巨大机遇,会使中国成为21世纪伟大城市与建筑作品的诞生地吗?在这个世纪里,‘伟大’将获得怎样的定义?它是对生命的俯视还是对生命的仰视?”这些疑问,值得许多城市思索。

  为什么对老城区的“建设性破坏”多年来不能减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邓其生教授指出“追求GDP”是症结所在:“如果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土地财政,城市规划就会有强烈的提高土地经济价值的冲动。那么经济利益就会成为城市规划的实际目标。”邓其生举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等世界历史名城为例,这些城市都是以“亏本”的方式,“通过开发旧城外围土地来补贴旧城保护,而不是拿旧城开发来赚钱。”旧城宜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商业和工业的开发应另辟新城区。

  “人们为了生存和理想创造了城市,人也是城市改造与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尽量关心人,应该是名城规划改造和管理的核心。”邓其生说。“历史名城需要所有人共同建筑、保护,只有大家都统一思想了,真正认同了国家和广州地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条例,执行政策才水到渠成。”

  老城在血脉中延续

  令人欣慰的是,在广州,我们接触到许多致力于老城保护的热心市民,有五六十岁的中年人,有70后、80后的白领,甚至小学生也参与其中。

  五羊小学的教师杨华辉带领学生建立“古粤秀色”网站。他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让学生知道一座历史建筑的来龙去脉,发现建筑的美感,激发他们的情感。杨华辉希望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以后他们长大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规划部门的干部、成为开发商,就会有这种意识:老房子是值得爱的。”

  一群世居珠江南岸的网友,发起了“河南地小组”,他们不仅通过文献和地图梳理老城区历史,还对居民进行抢救性的口述访谈。小组成员把这项工作称为“赛跑”:和老街坊所剩无多的时光赛跑,和开发商的猛烈进军赛跑。

  这样的民间志愿者,遍布羊城各个角落。几乎每片老街区,都有文保小组的成员,以照相机和微博为武器,记录老城之美,也对抗企图强拆的钩机铲车。

  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根本上是为了留住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情感传统,在这些志愿人士的身上,我们看到广州的历史与情感就在他们的血脉中,老广州的灵魂是拆不垮的。

  奔走于广州的大街小巷,我们能够感受到市民为何如此热爱家乡。这是一座充满时尚与传统魅力的城市。新中轴线上的广州塔“小蛮腰”、天河体育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入夜异彩纷呈,雄伟壮丽,让人感叹广州创造了人间奇迹。但更难忘的是新河浦的华侨洋房,龙导尾的西关大屋,沙面的欧洲建筑群,大小马站的麻石巷……老房青砖,如岁月淘洗过的古墨,温润细腻,比宏大的玻璃幕墙更能熨帖心灵。

  城市的个性,来自于它不可复制、不可取代的历史。丘吉尔有句名言:“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值得我们反思。一座珍视过去的城市,才能拥有可持续的未来。

  “广州注定还将在争议声中继续前行。旧城改造的步伐不会停止,新的‘地王’已蓄势待发。如何妥善保护好那些承载着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和生活习俗,使得广州的人文脉络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断裂而可以绵延不绝,将是我们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叶曙明写的这段话不仅针对广州。每一座拥有历史的城市,都应正视这个不可回避的任务。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8日 20 版)

(责编:黄维、许心怡)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