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

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去世 曾被誉为英国文坛常青树【2】

2013年11月18日14:4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多丽丝·莱辛的青年时代

 

    人物生平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年10月22日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

    她5岁时,全家迁居非洲南罗德西亚(现称津巴布韦),父亲的农场严重亏损,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

    莱辛的母亲一心要把她培养成“淑女”,先送她去修女学校,又送她去全女子高中,可是没上多久,莱辛就退了学。那一年她13岁,而在那之后,她也没有再接受过正规教育。她曾说,不快乐的童年似乎造就了不少小说家。“我想真的是那样,虽然在我身上这一点并不明显。我没有想过成为小说家,我只是想要逃走,一直如此。”

    她16岁时开始工作,到电话公司当接线员,此后又当过保姆和打字员,困苦生活使她获得了自我意识和观察能力。

    她阅读了大量19世纪欧洲文学名著,这使她不仅敏于观察,而且获得了一种清晰的批判眼光。自学了打字和速记后,她成为罗德西亚议会秘书。1947年又当上了南非《卫报》记者。这些工作拓宽了她的视野,并且加深了她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了解。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

    她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野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

    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金色笔记》(TheGoldenNotebook)最为知名。那部小说叙述了青年女性经历作情人和母亲的故事,曾被全球数百万人当成女性独立的教课书。这本书后来成为格劳丽亚-斯坦因(GloriaStienm)和杰曼-格理尔(GermaineGreer)等激进人物所拥护的女权主义的先锋。

    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多丽丝-莱辛。获奖原因是这位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主义、激情和想象力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责编:鲍坤子(实习生)、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