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
文学成就
多丽丝-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发表各类作品50多部,其中小说就有27本,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其代表作有《青草在歌唱》、《金色笔记》、《特别的猫》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并在2007年终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非洲早年的艰苦生活中,十九世纪小说大师如狄更斯、吉卜龄、史汤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成为莱辛最重要的精神伴侣,也为她的文学生涯奠定厚实基础。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1950年,莱辛出版了成名作《野草在歌唱》。这部小说以一名白人农场主的妻子被黑人男仆杀死为题材,心理刻画细腻,反映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
此后,她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年)、《良缘》(1954年)、《风暴的余波》(1958年)。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被陆地围住的》(1965年)以及《四门之城》(1969年)。铺陈女主角玛莎-奎丝特的醒觉与解放,但又弥漫着绝望与宿命的色彩,为女性成长小说立下新典范。在这五部曲中,莱辛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辛巴威)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笔触诚实细腻,风格有印象主义色彩。莱辛的代表作诞生于1962年,那一年她发表了《金色笔记本》。书中女主人公伍尔芙有五本笔记本,这部作品中,莱辛采用了复杂的叙述技巧,描述政治现实与情感世界间的交织缠斗。虽然女权运动者把《金色笔记本》看作是女权运动开路先锋的伟大作品,但莱辛本人却说过:“我在六十年代不是一位积极的女权主义者,从来不是。我从来不喜欢女权运动,因为我认为这项运动的基础太意识形态化。”莱辛似乎不太乐意被定型为“女性主义作家”。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
进入1970年代之后,风格与题材屡次转变。她从浪漫主义出发,探索超越理性与自我的领域,写下多部“内在空间”小说。后来又深受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教派“苏菲派”的影响,并将笔锋转向科幻小说,包括《天狼星试验》(1981年)、《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年)等,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莱辛曾说,《天舟座老人星:历史档案》(或译《南船星系的老人星座》。原文CANOPUSINARGOS)系列是她最重要的作品。1979至1983年间推出了宇宙空间五部曲,包括《希卡斯塔》及《天狼星试验》等。故事内容集历史、科学、政治、神话、寓言於一体。有意思的是,尽管莱辛本人对科幻题材兴致勃勃,但许多批评家认为这种文类反而是她的弱项,而且她如果没有涉足科幻,应该早就可以摘下诺贝尔奖。
值得一提的是,跟很多人一样,莱辛是一名猫痴,她曾推出过《特别的猫》和《猫语录》等以猫为中心的作品。《特别的猫》的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书中莱辛细数曾令她快乐和忧愁的猫,她以劳伦斯对生物观察的精神,书写这些猫的生命景观,像童年时冲进她家农田的猫,周末和父亲两人与大约40只猫相处,充满个性的“灰猫”与“黑猫”以及大难不死的流浪猫等。
莱辛笔耕五十多年,是位多产作家,花样层出不穷,有前期的批判写实,也有中期的心理分析和苏菲主义迷思,更有晚期的“内太空”探索──她就是执拗,不愿意称之为“科幻小说”;既写人的生存处境,也写动物(尤其是猫)的生存之道;既写成人复杂而多变的阴暗内心,也写儿童的丑陋与野蛮。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锐利,见解新颖,极具创造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