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全国侨界"十杰":何镜堂【2】

2013年11月29日11:0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国侨界"十杰":何镜堂

  学术成就

  1:创造性地提出“两观三性”的建筑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两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两观三性”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决定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该理论成功指导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在国内不同地区的建筑创作和规划设计实践,屡获佳绩,在建筑界得到广泛认可。以该理论为基础,何镜堂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5篇,出版专著5部。

  2:何镜堂院士作为卓有影响的建筑大师在设计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果,主持设计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级标志建筑

  何镜堂教授20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实践,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或复杂的工程有200多项,获国家、部委及省级以上优秀设计奖8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何镜堂教授因此获得了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3:何镜堂院士作为当代岭南建筑学界的旗帜性人物,为广东省主持设计了一大批具有突出社会影响的重要公共建筑,其中包括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大都会广场及广州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电力大厦等,对广东省的建设和建筑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何镜堂院士长期致力于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研究,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超过100所校园规划设计竞赛中中标,其中包括广州大学城(校区组团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著名院校。许多校园已建成并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建筑特点

  1、岭南物色。体现亚热带气候特点、人文和环境特征,以及在新意识、新功能、新条件下,如何创造岭南建筑的新风格。如在五邑大学规划与主楼项目设计中,探索适应南方气候特点,采用“位移”的剖面设计和架空手法,解决遮阳、通风、挡雨和“交往空间”的问题。在东莞西城楼文化中心项目中,从设计的角度,吸收岭南文化传统,适应亚热带气候特点,空间互相渗透和延伸,使建筑与环境有加强。

  2、综合性。着重研究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三者之之间的协调、沟通和统一及其在建筑创作中的综合体现。

  如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项目设计中,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建筑创作上突出体现建筑的文脉性、朝代性和文化性,在环境、文化、技术和细部处理上有所创新,是一幢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味的校园新建筑。又如在“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项目中,遵循现代主义原则,结合岭南地方特点,运用一系列古典建筑语言符号,传译两千处前的历史文化,其造型既与历史文物内涵沟通,又体现现代建筑特征而有所创新。

  3、实践性。研究与建筑创作结合,有理论,有实践,通过作品表达研究成果,努力做到作品、论文、获奖三到位。如在深圳科学馆设计项目中,他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下,运用以八角形为母体的体形组合,结合现代厅堂建筑功能要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综合解决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的需要。该项目成为深圳特区对外科技活动的窗口和标志,并完成研究论文《造型、功能、空间与格调》,在《建筑学报》刊登。

  多年来他从事的研究工作对探索优秀建筑创作的特点和规律,繁荣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发展,使我国建筑设计水平走向世界先进行列具有重大的意义。何镜堂的成功来自他坚实的建筑创作理论基础,主动思维的习惯和永不满足的创作激情以及勤奋好学、一丝不苟的精神。

  他才思敏捷,思想奔入,有胆识和毅力,有拼搏和柔韧,创作上一步一个脚印;他淳朴、宽厚、真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作为院长兼总建筑师,他虚怀若谷,不仅善于与长辈、平辈合作,而与后辈的年轻人、与他带出来的研究生也合作得很好。建筑设计是一种集体创作活动,是多专业紧密配合集体协作的成果,他善于把发挥技术骨干技术全面,有较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的优势与发挥年轻技术人员思路宽,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优势密切结合,起到互相取长补短,既出成果又培养了人才的作用。他始终坚持走三结合的道路,自从他当上博士生导师后,他一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一边搞建筑创作,把研究生的教学与出高质量的设计成果紧密结合起来,亲力亲为,不断组织多个创作组,形成良好的创作环境。正是在这种不断创新的创作氛围中,创作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项目,在设计竞赛中屡屡获奖,诸如东莞城楼文化中心、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及近一个多月来获奖的顺德职业学院、佛山大学、东莞城市中心住宅区等。从技术员——建筑师——高能建筑师——教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跨越,一步一次攀登,脚印中充满了汗水,跨越中需要智慧与勇气,攀登中需要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由何院士主持设计的一幢幢造型别致,形态、神韵各异的高楼大厦,就是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诚敬业和永不满足的创作激情,谱写出来的新篇章。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