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学者张颐武:现在年轻人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路径【2】

上官云

2014年01月21日08: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专访张颐武:现在年轻人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路径

  传统文化对年轻人帮助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礼节的淡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张颐武看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不会改变,而传统文化、礼节对年轻人的帮助仍然很大。

  张颐武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困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调试不良”、很难忍受挫折、易颓丧等等。

  “说起来还是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路径。”据张颐武介绍,我国传统的儒家礼节周密严格,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一整套规范,但现在这些东西继承下来的很少。而且目前连对长辈的基本尊重,有些年轻人都淡漠了。

  “比如看到长辈,坐着的年轻人应起身迎接,就是这样简单的礼节,我们都有缺失。”张颐武分析,很多年轻人上学时比较偏重学业,对这些传统的东西反而“无感”。张颐武称,现在的年轻人教养、能力均胜过先辈,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却有所匮乏。而这些精神在过去的传统古语中均能看到。

  “多读读这些古语,80后、90后会收获很多。”张颐武称,此次新书的内容部分选自自己的微博,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这样的文字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认为对他们的人生可起到参考作用,并从中得到启示。

  每天拿出20分钟看“闲书” 提高文化修养

  就目前情况来说,年轻一代多因应付各种考级、考试而看书,很少主动看文学名著。张颐武表示,这种现象虽属正常,但也应该适当发展自己在文史哲方面的艺术修养,去看一些“闲书”。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观察人性;读哲学书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做‘思想的体操’,变得更灵活,更深刻地认知人性状况;读历史书则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性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受启发。”张颐武说,年轻人每天看20分钟“闲书”,便可以有效提高文化修养。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文学日渐兴盛。之前曾有一些声音对网络文学颇有微词,但张颐武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给予认可。他将现在的中国文学分为三类:网络文学、传统纯文学、类型文学,他认为网络文学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网络文学当然有缺点,但优点尚存。比如网络文学提供了很多新颖的写法与题材;作者多未受过纯粹文学训练,想象自由丰富。同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读者互动,甚至根据读者建议修改文章走向。”在张颐武看来,网络文学天马行空的行文可给年轻人解压,自有其存在价值。

  “网络文学跟纯文学属于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并行发展,不能用纯文学标准来要求。”张颐武称。

上一页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