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等出席首发式。阎连科(左)、止庵出版方供图
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代表作《失明症漫记》,近日由新经典文化推出新版。11日,作家阎连科在该书首发式上说:“这本书给中国文学带来另外一种思考,你忽然觉得再也没有一本书对民主、对自由、对政治如此地直接介入。中国作家往往会逃避政治、权力、民主与自由等字眼。”在阎连科看来,政治也是文学大餐中的一碟小菜,能否做好显示作家的能力。
阎连科
萨拉马戈曾成为我的绊脚石
当天的活动中,阎连科、止庵、任晓雯三位作家学者畅谈对萨拉马戈及其作品的理解。15年前,阎连科第一次读到《失明症漫记》,当时他忘记了作者、译者的名字,但至今记得小说里寓意深刻的细节,“比如城市里失明的女人遭到强奸时,医生妻子所说的。她说‘最糟糕的事情不是他们来强奸我们,是他们来强奸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有快感。’我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无比震撼。”
阎连科在看这部作品时,常常把它跟加缪的《鼠疫》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进行对比。他觉得这三部作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失明症漫记》带来的震撼更大。“《失明症漫记》有那么丰沛的情感,故事是简单单纯的,但无数细节却让你一生都无法忘记。它对人性、对人情感的挖掘是那两部小说不可比拟的。”
“一个伟大的作家,永远会成为其他作家前进路上的绊脚石”。阎连科透露,他曾想写一部以一个特殊“失明人”为原型的小说,“我们村里那个孩子得了一种变异症,他每天晚上可以看很远,但到白天就看不到。我也想过这是写小说多么好的视角,他看到的全部是黑暗中的东西,而光明中他什么都看不到。”但看过《失明症漫记》后,阎连科至今无法下笔,他觉得怎么写都无法超过萨拉马戈。
政治是文学大餐中的一碟小菜
出版方还推出了《失明症漫记》的姊妹篇《复明症漫记》,这是该书首度推出中文版。相比之下,《复明症漫记》对政治的隐喻更加明显,美国的《纽约观察家》评价它为“一部彻底、冷酷又精确的政治寓言”。
阎连科认为,《复明症漫记》给中国文学带来另外一种思考,“你忽然觉得再也没有一本书对民主、对自由、对政治如此地直接介入。中国作家往往会逃避政治、权力、民主与自由等字眼,甚至我们会觉得谈论、写作这些都是不够文学的。但《复明症漫记》告诉我们,一个作家的能力、文学性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胆量去面对政治和把握政治。你有没有能力写到文学高于政治、大于政治。写作没有题材好坏高低之分,最终要看你能把它写得多高,写到什么境界。”
在阎连科看来,中国作家恰恰在这一点上有不成文的共识,每个作家面对政治时都认为那就不是文学,“《复明症漫记》再次告诉我们,政治也是文学这盘大餐中的小菜一碟,你能否把它做成好菜,这也是一个作家的能力。我们中国作家,今天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止庵
用失明关照人类最初状态
书评人止庵认为,在作品中,萨拉马戈用失明把人类退回到最原初的时候。在这座失明城市里,有的人成了强奸犯,有的人为了活命像野蛮人一样生吃活鸡。止庵说:“这本书就是讲,人失明了,他被打到禽兽的位置,他怎么样保持自己的人性,他怎么重新把自己身上的人性焕发出来。”
止庵把这本书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比较,“这本书的命题比《百年孤独》还要大,马尔克斯面对的是拉丁美洲几百年的大陆,而这本书面对的是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他重新演绎了一遍。但是萨拉马戈用的是我们现在实际生活里的细节,这是种寓言式的写作。”
任晓雯
医生的妻子代表了理性
青年作家任晓雯认为,一般的寓言小说大多采用虚构的时空概念,比如会把人放在一个孤岛上,但《失明症漫记》却把故事的地点放在了城市中,“小说中很多的场景和细节都似曾相识,这使我们有一种带入感。”
任晓雯称她之前一直在想:为什么作家一定要安排一个看得见的人(即医生的妻子)在里面?“我觉得医生的妻子代表了理性。视觉是我们整个文明的基础,没有视觉,人们无法沟通交流。萨拉马戈也说过,人应该有理性的行动,如果每个人都按照理性来行动,我们就永远不会挨饿,事实是人不可能完全理性。”在任晓雯看来,医生的妻子代表了理性,而失明的人代表了人本身存在的非理性的东西,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
■链接萨拉马戈及其作品
若泽·萨拉马戈生于1922年,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葡萄牙作家,也是华语圈影响最大的葡萄牙作家,其代表作品《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等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1995年出版的《失明症漫记》,使萨拉马戈摘得了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小说中将人性的善与恶、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面临的危机挑战、文明底线等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复明症漫记》是其姊妹篇,讲述了得了失明瘟疫的那所城市四年后,发生的一场新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