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体报道称,国保文物南京明城墙上将跑黄包车,以方便游客。消息一出,引发不小争议,有市民表示,城墙漫步已经很好,何必画蛇添足?昨天,南京市文物部门接受采访时表示,方案还在讨论阶段,将严格把关,确保不伤害城墙。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曹方卿表示,在西安、平遥和大同,自行车都上了城墙,其中西安还有电动车,因此他们才考虑在明城墙上使用交通工具。而选择黄包车有两个考虑,一是管理部门难以控制自行车的速度,容易引发安全问题;二是打算用作试点的东水关至西水关长度为6公里,年老体弱者难以全程走完。
对于黄包车会损伤明城墙城砖的担心,曹方卿表示,他们对黄包车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一是只能承载一人,二是要用柔软轮胎,确保对城砖的压力和摩擦力控制在最小值。此外,当年的明城墙有马道,可以上马车,因此承载一个人的重量不会有问题,而这段城墙的城砖是在修缮过程中新烧制的,并非明清时代的城砖,属于可再生可替换材料。他承诺在正式施行前文物部门还将进行模拟试验并请专家论证。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姚远博士认为,明城墙首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开发应当让位于文物保护。城墙是与战争有关,而黄包车则应出现在闹市,这两种功能的混搭明显不协调,影响城墙的庄严感。同样是交通工具,推着老人的轮椅无可厚非,但黄包车有一定历史,容易混淆城墙的时代背景,让人产生当年城墙上就跑黄包车的错觉。试想一个人站在城墙上怀想历次战争,身边却跑过一辆黄包车,会不会有“穿帮”的感觉?城墙就是应该步行。
而南大贺云翱教授则认为,明城墙不同于一般景区,有些城墙已有600年,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用;有些是近些年修缮的,可以考虑使用交通工具,但有多少市民想上城墙坐黄包车,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事。因此,哪段可以用车、用什么车、用多少车,都需要详细调查,应该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征求社会意见,回应社会关切,达成最大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