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评委许宏 (王鹤瑾 摄)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黄维 实习生陈少娜)“抢救性发掘说白了就是救火,就是抢救那些已经被破坏了的遗迹。现在国家正处于上升和转型阶段,自然的开发行为越来越多,房地产、修路、农民建房,一切活动都要动土。因为遗迹都在地下埋藏,一动土就破坏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许宏今日做客人民网文化频道,在谈及我国考古的抢救性挖掘现状时如是说。
许宏指出,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七项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主动发掘较少。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就是尽可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如果遗址有可能被破坏,就尽量不动它。”
他还表示,“在这种保护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也倡导考古要尽可能做到微损甚至无损。对发掘来说,钻探就是微损,调查就是无损,今后我们也会尽可能鼓励和支持这种方式。”
谈及考古研究与城市建设,许宏表示二者之间是一种博弈关系,在博弈过程中要注重“两利”。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说注重‘两利’,就是要对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遗产保护这两方面有利,但是在很多场合这是一种矛盾。因此地方政府在方方面面都需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处理好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