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1938年朱德写下唯一传世白话诗 赠予郭沫若(图)

罗京

2014年05月16日09:06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1938年朱德写下唯一传世白话诗 赠予郭沫若(图)

  中山大道上,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记者彭年 摄

  1938年10月22日,受中央委托,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从延安飞赴武汉,在周恩来的陪同下与蒋介石会面,向他报告八路军一年多来的战绩,争取蒋对八路军给予支持,并建议他培养游击干部,在敌后放手发动游击战。

  当时汉口报纸,以“飞将军来汉”对朱德的武汉之行给予报道。

  当晚,朱德夜宿江岸区鄱阳街1号,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家中。

  同为四川老乡,郭沫若与朱德结识于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当时,郭沫若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办公地点在现在的南洋大楼,同在武汉的朱德主动前往拜会这位四川才俊。文献记载,两人相谈甚欢。

  1927年,蒋介石反共面目彻底暴露,愤怒的郭沫若于当年3月写下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称其为“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

  檄文的写作地点,正是位于南昌花园角二号的朱德家中。朱德是檄文的第一个读者,看后极力主张郭沫若将其公开发表。

  11年后,两人重聚武汉,彻夜长谈。第二天早,朱德乘飞机赶赴延安继续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临别时,他作诗《重逢——我送郭沫若在汉口别》赠予郭沫若。

  “别后十有一年,大革命失败,东江握别,抗日战酣,又在汉皋重见。你自敌国归来,敌情详细贡献;我自敌后归来,胜利也说不完。敌深入我腹地,我还须支持华北抗战,并须收复中原;你去支持南天。重逢又别,相见——必期在鸭绿江边。”

  诗是用墨笔写的,郭沫若将其裱好,一直珍藏。根据朱德诗歌研究者的考证,这是他唯一一首流传于世的“白话新诗”。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