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张艺谋电影《归来》特约评论之一】

张艺谋"归来"洗尽铅华:刻意"褪色"过多留白

左衡

2014年05月20日07:13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影片《归来》的色彩处理很有意思。张艺谋原本擅长运用浓重热烈的色彩,本片却偏淡偏冷。这样做的动机需要导演本人陈说,但就影片本身而言,这种色调是否有效地传达了主题则大可商榷。

当然,对于历史和悲剧题材,冷调是最常用的元素。但又不是必然的,更未必是有效的。纵向比较来看,张艺谋的《活着》就采用了只比《红高粱》稍微沉着踏实的彩暖色调。在横向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选用了金黄,那是少年人感受到的浪漫情怀;《霸王别姬》选用了棕红,那是文化者对历史的打量回味;《蓝风筝》选用了灰蓝,那是亲历者对自身伤痕的抚摸;《辛德勒名单》选用了黑白,那是后来人对族群命运的考证。这几种色调,都是一种与理性内容相联系的叙述声音,指向某个清晰的主题。那么,《归来》的色调指向了什么呢?它不够沉,也不够冷,但在4K(指显示设备的横向分辨率大约为4000像素)和巨幕技术的支持下,足够细。

这个答案或许可以从《归来》上映前媒体大量使用到的一个词语中找到端倪:洗尽铅华。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张艺谋之前的一批影片留给公众的印象是“镂金错彩”,那种富丽堂皇的华丽更符合商业大片的定位。现在,张艺谋以“出水芙蓉”型的身段,向艺术、美学、文化归来了。这不是一次自然而然的着色,更像是一次刻意为之的褪色。然而,新画面时代的《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不是已经在洗铅华了吗?其间的差别到底何在?

张艺谋曾表示,那个年代里,文革时和父亲划清界限常见,是忠诚不是冷血。以此判断推论,《归来》也大可不必如此清冷。

《归来》的剪辑手法也令我不解。影片没有提供太多远景,原本已然不能呈现完整的年代景观了,而频频使用的跳接就令空间和运动更加碎片化。当陈道明饰演的陆焉识小心翼翼地躲开监视者,绕上楼顶、下到楼道,镜头显然可以更亲近地观看那栋老建筑物和周边的环境,从而建构起完整和连续的心理时空。精心调度、太过流畅的长镜头或许会招来炫技的指摘,但简朴的长镜头却无不宜之处。当然,如果说主创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让观众看到整体——无论是事件还是场景,那么这个目的倒是达成了。

整部影片的结构便在这样一种跳接的节奏里展开,凡是不去深究的,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人物心理,全都留白。留白太多,全局断裂。老一代观众或许能脑补,年轻人则不免一片茫然,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远不足以将他们带入影片虚构的情景。他们只是在看到郭涛、张嘉译等熟悉的脸孔时,轻松地笑两声。

于是,另一些问题被引出:4K、巨幕,这些卖点对于一位旧日艺术片大腕、一部毕竟触碰了重大历史敏感问题的影片,究竟有何意义?何必拍知识分子陆焉识的故事?刘慧芳的渴望不就够了?

在这次的等待中,无论等待的是什么,都没有归来。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