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许心怡)7月11日,由凤凰网、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致敬国学——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凤凰网总裁李亚、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克利、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等出席了发布会。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与历史学家李学勤现场登台共同按下启动球,国学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毛佩琦: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 我痛心又担心
在发布会的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谈及国学历尽的艰难时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本身在历史中被践踏、被破坏,我们近百年的国学是被迫退守的。天天说不能够丢掉我们的根,天天说保护,其实它一天天被瓦解。国学的命运非常可怜。我最担心的是,新一波城镇化的进程可能威胁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我真是又痛心又担心。”
钱穆之子钱逊:我很惭愧自己批判过中国传统文化
81岁高龄的国际儒联副会长钱逊表示,国学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学大师钱穆之子,钱逊起初却并未涉足国学,甚至走向了它的对立面。
据钱逊讲述,大学毕业以后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马列政治课28年,“现在都说我是国学大师的后人,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我所从事的职业是和父亲学术对立的。我在讲马列的同时批判了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惭愧。”接着,钱逊回忆与国学结缘,“我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在这个领域里我是后进者。”
张海鹏:国学值得致敬 它让中国长盛不衰
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张海鹏从史学角度回顾了国学在中国近代史上历经的波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总是打败仗,国家变得很很虚弱,知识界就逐渐开始怀疑国学的作用。比如说鲁迅告诫青年,‘不要去读中国的书,只要读西方的书就可以了’。中国国学从四五运动后期形成了评价很低的状况。”
然而,频遭质疑的中国国学又为何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致敬”呢?张海鹏说:“2014年,中国在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克服了近代一百多年以来虚弱的状况。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几千年不衰?中国文化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的东西?我们要分析我们的文化,弄明白中国不衰的道理。这是我们今天致敬国学的意义所在。”
朱小健:国学是鲜活的 我们不能食古不化
中国训诂学会会长朱小健从国学的稀有性上阐述国学的重要性,他说:“国学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源泉,一个国家灭亡了但是国学还在,就还有希望。比如训诂学,作为国学的一部分,是我们独有的,也是我们固有的。”
同时,他也反对僵化刻板地对待国学,因为“国学不是一个呆板的事物,它是鲜活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古董。我们要温故而知新,不能食古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