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老舍子女回忆父亲重庆生活:3000字换2斤猪肉

2014年07月26日09:01    来源:重庆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老舍子女回忆父亲重庆生活:3000字换2斤猪肉

  1944年,老舍在重庆北碚开始了他人生中一部重要著作《四世同堂》,用两年多时间,他完成了该书前两部分———《惶惑》、《偷生》。昨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老舍研究会发起的纪念《四世同堂》问世七十周年研讨会在北碚区召开,老舍三个子女在会上回忆了父亲当年在北碚吃、住和创作的一些细节。

  老舍1938年来到重庆,1943年安家北碚。房间蚊子老鼠成群出没,老舍给北碚旧居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多鼠斋。

  老舍女儿舒济回忆,1943年随母亲从北平来重庆和父亲团聚,父亲因为营养不良、进食不规律患了盲肠炎,刚做完手术,身体处于最糟糕状态。当时,全家收入几乎都靠父亲每天写作换来的稿费支撑,每1000字可以换14斤平价米,3000字可换2斤猪肉。“平价米就是夹杂有麦子、沙子等杂物的米,质量非常差。”舒济说。

  老舍儿子舒乙说,父亲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晨起床打太极拳,上午写作,中午午觉,下午读书访友,参加社会活动。写作之余,老舍喜欢一个人在床上玩骨牌,“玩归玩,脑海中想的还是他的书稿。”舒乙说。

  “父亲很珍惜他的书稿。”舒乙回忆,“那时,日军时时轰炸重庆,父亲总会及时用布包好稿件,带着跑去防空洞躲避。”战争时创作环境极不稳定,加上病痛折磨,每天1000字的产量有时甚至降至500余字。尽管如此,从1943年定居,到1946年离开赴美讲学,老舍在北碚完成了超过100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分。(记者 史宗伟 见习记者 蒋海涛)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