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戏剧教父"钟景辉:不爱怀旧,我只向前看(图)

谢奕娟

2014年08月04日11:06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戏剧教父"钟景辉:不爱怀旧,我只向前看(图)

  ▲钟景辉在舞台剧《莫扎特之死》中扮演萨利埃里。  钟景辉在《相约星期二》中与学生陈国邦演对手戏。  在TVB剧《甜孙爷爷》中扮演刘恺威的爷爷。  在TVB剧《铁马寻桥》中与杨怡和郑嘉颖合作。  现年77岁的钟景辉退出教学工作后,工作时间反而更加多,他说自己的演艺工作,一辈子都停不下来了。

  近日,话剧《相约星期二》在广州连演3场,一票难求。多年来从未亮相广州舞台、已经77岁高龄的香港“戏剧教父”钟景辉(King Sir)亲自出马,观众光看他的演出就已值回票价。在香港几乎无人不识的King Sir,从艺近60年不仅横跨舞台、电影、电视圈,更是香港剧场的拓荒人,一手发掘了周润发、黄秋生、郑少秋等明星的伯乐。硕果累累的一生,King Sir却绝少回望过去,他说自己不爱怀旧,更喜欢向前看。生命无常,他像剧中的慕理教授一样不讳言死亡,“人只有明白了自己随时会死,才会珍惜你的生存,珍惜眼前人。”

  演戏 对表演的狂热不减当年

  港版的《相约星期二》舞台写意,慕理病房里一切桌椅陈设如同画室里的素描一样线条简约、素洁,它们又像老教授的一个个记忆匣子,装载着他一生的往事和智慧。King Sir演绎的慕理,无论在年龄还是职业上,与他的形象浑然天成。当然,老戏骨对舞台的掌控就是独到,一根拐杖握在他手中仿佛是第三只手,三下两下落在陈国邦(饰学生明哲)身上,让他避也不是,迎也不是,浑身不自在。

  全剧两个多小时,观众从头到尾就看两个演员对话,说着人生的大道理,居然没有睡着。King Sir坦言,最初接下这部戏时,确实觉得这是个考验。谁知一路做下来完全没问题,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演了过百场。就在广州演出前,剧组刚刚从加拿大演出归来,3天演出5场,这个密度对年轻演员来说尚且是个挑战,何况已经年届八旬的King Sir?

  陪护在旁的陈国邦立刻替师傅说道:“其实King Sir退休后还忙过以前。以前做教授,中间还有一两个小时可以休息。自从不做教学工作,他拍电视、当导演、当演员,工作量比以前更多,一路以来,‘这副机器’从未停止过,所以没问题的。”

  虽然年龄的增长多少会考验对台词记忆力,King Sir却表示自己有很多帮助台词记忆的方法。“除了背之外,当你投入到这个角色,明白你在这场戏的作用,你所面对的人,你对他态度是怎样,目的是什么,就容易得多。对方的对白也在不断提醒你,下一句讲什么。走台的位置,站着说什么,坐下说什么,望着哪个地方说什么,都会帮你记到台词。”King Sir透露,通常他会忘词的地方,经常都在同一处,这时他就会想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恢复记忆,如捏自己一下也好,动一动也好,找一个办法,让自己记忆起来。

  “戏剧是最接近人的艺术,没有其他艺术,可以比戏剧更接近人。话剧为何吸引?它将一个白纸黑字的剧本,在观众面前,幻化出来,整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喜欢戏剧人来说都已经是很大的吸引。话剧另一个吸引演员的地方,就是有现场观众,演员可以与观众形成交流。这是电影和电视所没有的。”King Sir坦言对表演的狂热不减当年,尤其是对剧场艺术。他透露有一个角色一直令他想往:“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李尔王的年纪跟我差不多,不到这个年纪,可能领悟不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他对3个女儿那种关切、伤痛,但一到这个年纪,这个角色又很吃重,要演,还要打,恐怕做不到。”

  拓荒 60年致力于剧场艺术

  在香港,钟景辉被誉为“戏剧教父”,他不仅是无线电视的“开国功臣”,一手创办了艺员训练班,也是香港剧场的拓荒人,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的创院院长。早在中学时期他就钟爱电影和话剧,创作和演出校园戏剧。中学毕业时香港还没有专业的戏剧学府,他又赴美学习戏剧,获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艺术硕士。

  1962年学成归来时,香港才刚刚有了大会堂。那时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但钟景辉觉得:“越是拓荒,你的机会就越多。我也总是跟学生说,你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能找到自己那条路。”他透露,“从1950年开始搞舞台剧到现在,中间只停过一年,就是从无线过档到丽的(亚视的前身)那一年没什么心思。一路到今年,每年我都跟戏剧有点关系。不是演,就是导,不是舞台剧,就是拍戏。”

  回顾自己演出过的舞台剧哪部最满意,King Sir笑言:“每当人家问我这个问题,我总说‘下一个’。一部戏一做完,你总会觉得哪个地方还能再好点,通常总会期望下一个做得再好。但如果你一定要我说,应该是一些很出名的西洋剧本,《推销员之死》、《莫扎特之死》、《小城风光》、《玻璃动物园》,还有现在这部《相约星期二》,都让我很难忘。”

  对于香港剧场几十年来的发展轨迹,King Sir概括道:“上世纪50年代,是中学戏剧最好的时期,60年代,是大专戏剧最好的年代,70年代是香港话剧团专业剧团成立的年代,80年代,是香港演艺学院成立的年代。1985年香港有了专业的戏剧学院,希望就大很多,有很多专业的人士去支撑。从90年代,香港就多了很多不同风格,不同做法的导演,也是从90年代开始,增加了很多本地的编剧人才。”

  而谈到香港剧场的现状,King Sir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剧场艺术整体来看是很好的。部分来说,舞台的发展是OK的,演员的发展也是OK,但编剧的发展,仍然是慢。好的编剧人才,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真的是少。为什么?生存太难。从编剧专业毕业出来,光靠写舞台剧是生存不下去的。写舞台剧要写完电视、电影,有时间再来写。当然有一两个是专注于舞台剧的,但真的太少。实习于舞台剧的机会太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舞台上面摆出来的机会少,所以编剧进步慢。”

  生活 不曾生儿育女却依然开心

  《相约星期二》中的慕理对学生说:“人人都知自己会死,但是又没人肯相信。”有观众在演后谈问King Sir,是否他对死亡的认识跟慕理相似?“某些地方是”,钟景辉说,“我在美国读大学时,正是上世纪50年代尾60年代初,那个阶段美国很受到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存在主义的思想之一就是死亡是随时会发生的。人生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所以生存才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钟景辉解释,中国人的文化是,对死很避讳。但是一个人只有明白了随时会死亡,才会珍惜你的现在,珍惜眼前人。钟景辉说,演这个角色,很多关于爱,关于死亡,关于金钱的看法,令他警醒自己,知道应该怎样往前走。

  回望人生,钟景辉觉得最快乐的莫过于在培正中学读书,和赴美国求学的学生时期,那是一段无忧无虑,不断吸收和成长的时光。“对于很多人来说,学生时代都是最开心的。”但他并不爱怀旧,“我只是向前看,想着现在应该怎么走。”

  剧中的慕理还对学生说:“没有一种经验,好过生儿育女。”单身了一辈子的King Sir是否为此遗憾过?King Sir说:“没怎样遗憾,单身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自己的遭遇,但我依然觉得开心,而且我的弟弟也有小孩,没有背负传宗接代的压力。”

  虽然没有生儿育女,但桃李满天下的King Sir,身边总不乏情同父子的学生。陈国邦说,生活中的King Sir童心未泯,有时候一起吃饭,和他说“这些太甜的不行哦”,还没说完,他已经放进嘴里:“吃一点没所谓啦!”

  教书 慧眼提拔明星的伯乐

  被尊为“戏剧教父”的King Sir,也是香港众多演艺明星的老师,慧眼识珠的伯乐。如今在香港剧坛颇具影响力的黄秋生、谢君豪、刘雅丽、苏玉华、张达明,都是King Sir的得意门生。King Sir回忆,1985年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草创时,吸引了不少演艺人才回炉再造,黄秋生就是他的首届学生。当时他正为排演舞台剧《大鼻子情圣》找不到合适人选而苦恼,一看到黄秋生特征明显的大鼻子就心中窃喜,因此黄秋生还未毕业,就盛情邀请他加入剧组,由此奠定了黄秋生与舞台剧的缘分。

  周润发当年若不是遇上King Sir,也许未必会成为大明星。18岁时,周润发报考了由King Sir创办的艺员培训班。那时毫无演出经验的他,因面试表现不佳而不被看好,作为主考官的King Sir却觉得周润发外形不错,是块表演的材料,只是还需加以雕琢,就这样说服其他人录取了他。

  教了39年书,King Sir的学生几乎遍及演艺圈的各个领域。爱徒陈国邦说,每年从年初一到年十几,King Sir家几乎天天被学生挤爆,来看他的学生真的太多了。“King Sir教书,不仅仅教知识,还教你处理人生的问题,这跟父母没什么分别。从1985年到现在,我们有接近30年的师生情,他对我的影响很深。我和他的关系,跟剧中慕理和明哲的关系有点像,毕业之后,有很长时间为了生存、为了名气而工作,几乎很少探望他。但我们在工作中经常碰到,遇到什么人生的问题,不开心的事情,都会找他寻求开解。”

  陈国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排演舞台剧的过程中,他和其他的演员态度有点儿戏,一边排,一边开玩笑。只听坐在观众席上导演的King Sir突然大喊一声,他几乎从没见过King Sir那么生气地骂人。这件事过去了20多年,他依然印象深刻。“工作的时候工作。我们可以是朋友,可以聊天,但一上到舞台,你就是演员,就要专业。King Sir很看重一个演员的自律。”

  记者手记 从未停转

  与King Sir约定的采访时间是下午四点半,但提前十多分钟,他已在陈国邦的陪伴下来到约定的地方。刚从感冒中恢复的他,说话不时被咳嗽打断,助理担心他晚上还要演出,嗓子负担太重,催促我尽量压缩问题,他却温和地说:“没关系,答短一点就行。”

  年近八旬的他活得那么阳光和健康,正像陈国邦所说的那样,这副机器从未停止运转。那么敬业、专注和充实,最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的生活从未离开自己的兴趣。这位天生的演员,不仅在舞台上发光,也让自己的人生精彩而璀璨。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