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中国电影史公认的第五代开山立派之作是张军钊导演的《一个和八个》。但是,真正为第五代赢得国际性声誉,并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还是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
《黄土地》不仅标志第五代导演群体的诞生,而且以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以突破性乃至革命性的电影语言,对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有人认为,陈凯歌在《黄土地》所显露出来的气质,“文人”的成分远多于“导演”的成分,其艺术视野迥然不同于以往的中国电影,美学旨趣更是深深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电影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黄土地》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双子星”陈凯歌、张艺谋的“会师”之作(1987年的《大阅兵》是两人合作的绝唱)。其后,两人分别沿着各自的轨道,纵横驰骋,影响中国影坛数十年之久,形成了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独特的景观。
记得当时我还在四川大学攻读文艺学研究生,因为读了报纸的推荐而特意跑到红星电影院看《黄土地》。电影院的观众非常少,我感觉自己没有看懂却不敢说,与人讨论起来却振振有词,还不遗余力地向同学和朋友推荐。后来到北京的中国电影研究中心工作,有机会与钟惦棐先生近距离接触。听钟先生坦率地说看了三遍《黄土地》也没有看懂,心里才算释然。事实上,《黄土地》是作者化的电影而不是观众的电影,其在电影研究领域的地位远比市场地位抢眼得多。我们今天需要反思的是,像《黄土地》那样的探索片,当时被认定为“中国未来电影的主流”,后来的电影发展却证明,这类具有探索精神的影片,是在革新年代出现的具有革新精神、创新品格的电影。
《黄土地》之后,陈凯歌的《大阅兵》《孩子王》《边走边唱》以及田壮壮的《猎场扎撒》《盗马贼》都沿袭了这种创作路线和方向,“提出并探讨某些重大的人文主题”。《孩子王》作为陈凯歌所有作品中最具个人色彩的一部,无疑灌注了陈凯歌自己对“文革”时期在云南插队经历的深刻反思,但比较极端的晦涩表达,使影片失去了电影应该具有的观赏性,无法达成与观众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尽管众多学者撰写各种学术性文章阐释《孩子王》的内涵和价值,但观众都以“看不懂”“不好看”加以排斥和拒绝。在国外,《孩子王》却受到了高度推崇。上世纪80年代末,法国《世界电影》杂志选出20位被认为会在90年代放出异彩的导演,陈凯歌作为唯一的中国导演入选。
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的《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也可说是“巅峰之作”。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之间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性的探索与阐释。看罢电影,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禁不住长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荣获法国第四十六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8项国际奖,迄今为止中国电影都难以超越。
如果说张艺谋的创作有着审时度势的机敏与谦和,陈凯歌的基本姿态则是“哲人”的面孔和忧思。陈凯歌本人也曾说过:我就是喜欢较劲!因此,即使在《荆轲刺秦王》等历史题材影片中,也要加入浓重的个人思考。
但是,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象牙塔艺术,作为导演甘愿呆在“象牙塔”则无异于“自杀”。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2005年陈凯歌拍摄耗资3亿,集中、日、韩三方资金与强大明星阵容,拍摄了商业影片《无极》,影片本身成为一时的话题。
无论如何,陈凯歌是一个承载了中国电影文化特质的极富个性的导演,读书的嗜好带给他丰厚的学识和中国文人化的精神追求,不断的思考使他本人及其作品具有冷静的气质。影片《梅兰芳》讲述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传奇人生,陈凯歌在商业和艺术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赵氏孤儿》重现经典传奇,以电影方式呈现了创作者经由历史通向现实的思考。《搜索》则将镜头对准转型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现实困境,以充满温情的目光关注个体命运、揭示人性挣扎、表达人文关怀,呈现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在陈凯歌看来,这是电影人的责任,也是电影人回馈社会的方式。
毫无疑问,陈凯歌和其他第五代导演曾经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尤其是《黄土地》《霸王别姬》等影片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关注和声誉。但时过境迁,正如当下中国已经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观察和思考世界,世界也已经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对待中国,包括中国电影。《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虽都得到好评,但最终与国际电影大奖无缘。今天的我们,不能拿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电影遴选的标准当成对中国电影进行认识和评价的坐标,当成对张艺谋、陈凯歌当下电影创作的参照。同时,我们也不能对第五代导演及其作品顶礼膜拜,将其看成是电影的“标杆”乃至“标准”。活跃在当下中国电影的一批50后、60后、70后乃至80后新生代导演轮番登场,有效赢得了年轻观众群体,抵御了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营销,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与希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电影总是随着主流观众群体口味的变化而变化;谁适应了这种变化,谁就会赢得市场的制高点,这是电影人都知道的秘密。
如今,“道士”已经“下山”,陈凯歌和其他第五代也不可能回到当初,回到“原点”。电影,永远属于新人,永远属于探索者,永远属于懂得与其所面对的观众群体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