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芙蓉姐姐玩儿
让芙蓉姐姐烦恼的是,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改变肤浅而无效。
“她还远没有到主流艺人的程度。”一名做娱乐新闻十多年的媒体人说,专业积累的缺失,是芙蓉姐姐融入主流最大的障碍,“她很辛苦,但目标应该实际一点。”
这位媒体人评价,两次演唱会上,芙蓉的唱功仅仅是KTV水平;她出演的话剧和电影,台词功底和对角色的诠释也只是初学者的阶段,“至于舞台表现力,虽然她很卖力,但多少还是有些浮夸。”
芙蓉姐姐会辩驳,“有人说我的歌没有舞跳得好,舞跳得没有朗诵好,但朗诵稿就是我写的。他们还是很喜欢我的文采的。”
她承认“在表演上的造诣存在短板”,也遭遇到了太多的尴尬。她拒绝和网络红人一起出场,但自己同样被主流圈子排斥,出席活动,有些并不出名的艺人听到芙蓉姐姐参加,婉言谢绝;接拍广告,对方一听是和芙蓉姐姐合作,直接拒绝了。
有一次她客串一部电影,里面有几个还算知名的艺人。但她曾向别人透露,影片宣传阶段,是“芙蓉姐姐”占据了太多的娱乐新闻头条,和当初约定自己只能排在宣传末位的要求相比,这无疑是外界对自己转型的认可。
“关键是要看,这些认可来自于什么群体,什么人在叫好。”制片人、导演张雯婷曾在一档节目中与芙蓉姐姐有过交流,她觉得,芙蓉姐姐遭遇的尴尬,是一种审美能力的欠缺。
北京的个人演唱会,几家场馆听说是芙蓉姐姐,全都拒绝了,“让她来开演唱会,拉低了场馆的格调。”芙蓉姐姐说,最后自己只能用真名联系场馆。
这让芙蓉很痛苦,她觉得自己是个有内涵的人,希望别人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美,至于这种内涵是什么,她想了半天也说不清楚,“应该是多方面的,需要用心体会才行。”
但这种感觉只是一瞬间的事,更多时候她会认为是那些人落伍了,还在用几年前的印象,来看待今天的她。
可长期关注网络红人的吴娟不这么看。
“芙蓉姐姐的转型不算成功。”吴娟是上海某公关公司创始人,谙熟网络营销,芙蓉姐姐成名10年了,但在将网上人气转化成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她落在了很多网络红人的后面,“她没找准自己的定位。”
听了这个评价,芙蓉姐姐不想去辩解,她说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我更喜欢10年前的自己,很真实,可结果呢?”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