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独家影评]《黄金时代》:穿过爱情的漫长旅途

曾念群

2014年09月30日08:39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看完电影,是观众交流。一女生说,萧红要是活在当下,就好了,一定是个名媛。我对名媛这东西的词性,一直吃不太准。按理说,名媛正好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盛宠,只可惜,名媛的基准与萧红不沾边。那时的萧红,不过是个离家出走的女娃儿,男人一个个都跑了,因为欠租,挺着大肚子,被软禁东兴顺旅馆,若不是一场大水乘机逃遁,她只有被卖到青楼当“名媛”的份了。就算是后来成了名,成了家,在左翼的光照下,又得了鲁迅提携,名气越来越大,人却越来越孤独,与名媛的社交生活依旧相去甚远。萧红之所以为萧红,并不在于她一如名媛那般的通达逢源,相反,她是绝世兀立的,不可复制的人生际遇成就了她的内心孤独,由此迸发出文学的岩浆。

是的,如果仅从电影罗列出来的人名和名人来看,《黄金时代》简直就是一部萧红的社交史。先是未婚夫汪恩甲和表哥陆振舜,结合“出走”、“私奔”、“同居”、“怀孕”等八卦热词,萧红的人生一出手,就整得几大门户声名扫地,甚至让汪氏家族遁地消失。命运就是这般戏剧性,昨日还是昏黑的旅馆里眼看就要夭折的花朵,一转眼又成了文学象牙塔里的座上宾。自打在软禁小屋与萧军的命运接轨,萧红人生扶摇直上,而她的文学的起点更是以萧军、舒群、白朗等“东北作家群”为底色,然后沿着左翼文学的曲线,一路南下青岛、上海、山西、武汉、重庆、香港,一路邂逅鲁迅、许广平、胡风、梅志、罗峰、聂绀弩、丁玲、端木蕻良、蒋锡金、骆宾基、金剑啸等等,命运的大手让她与时代之星们风云际会,并迅速将她推到文学与人生的塔尖。

后来的孤独也正在于此。就在逃出旅馆后,萧红在萧军、舒群等哈尔滨左翼朋友的鼓捣之下,写下了她的处女作《王阿嫂之死》,次年又与萧军合著短篇小说集《跋涉》,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这些电影并没有记述,编导将更多的笔墨用来描摹“二萧”初始感情生活的种种,但均殊途同归,体现着萧军对萧红的重要性。这一时期,萧军向萧红分享了他拥有的所有,包括生活与情感,精神与文学,同时包括他的社交圈。所以当萧红与萧军后来情感决裂时,带来的是骨肉筋连阵痛,萧红的世界突然被“萧军党”架空,留给她一片血肉模糊的孤寂,以及再也无法填补的亏空。

在广电总局的电影剧本立项公示上,《黄金时代》原名《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黄金时代》的由头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这个名字显得掷地有声,不过不及原名切中要害——好一个“穿过”,如离弦之箭射穿了爱情,流淌出痛苦的血,而“漫长”则像是一个无法缝合的伤口,让这段爱的旅程备受煎熬,最终血尽而亡。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二萧”的爱情,并不伟大,甚至谈不上光鲜。萧军因为萧红桌边的只言片语,情愫顿生,这是一个破落文人的臭毛病——欣赏她,就占有她,怜悯她,也占有她,不管她是不是正大着肚子,更不管自己完全没能力救她出去的事实。萧红爱的动机同样谈不上分明,一个被软禁的孕妇,一个饿到幻觉的女人,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无由她选择,一如失足的人不容放过眼前划过一株稻草,萧红本能地伸手去抓。事实上萧红是自己逃出来了,并不是萧军救出来的,出来后的萧红无处可去,萧军也就成了她在这个人世间唯一的依靠,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至于萧红后来的文学造诣,纯属萧军的意外,但毕竟是萧军将萧红一手推向文坛的,萧红亦是在萧军的荫护下成长,当二人走向感情的决裂时,他们的社交圈便呈现了“萧军党”一边倒的局面。

故事至此,萧红穿过了萧军的爱情,但电影还没有穿过萧红的爱情。同样是在映后交流会上,还有小姑娘对端木蕻良的表现颇有微词。是的,不论是电影的看官,还是文学史的看官,对端木断断是难以满足的。这也是编导聪明之处,影片只是如实陈述了端木先行离开,并用大肚婆在轰炸后在武汉的形单只影来对照,尤其是那场摔倒在码头不得起身的戏,并没有对端木提出任何批评,却给了观众足够的留白——包括香港沦陷时病危中消失那几天,处理方式亦同。在此我想说的是,端木能在明知萧红怀有萧军孩子的情况下,在舆论如暴风骤雨横扫的前提下,他勇敢地充当这个“接盘侠”,就有他可贵的那面。而这时的萧红,已无心站队,无心卷入抗战洪流,她只想有个安静的空间来写作,从萧红后来掷地有声的《呼兰河传》也可以看出,至少端木没有成为她文学进化的障碍。

还有人说要是萧红活着,应该跟“小鲜肉”骆宾基在一起,一如王菲与谢霆锋。这些都是看官们一厢情愿的事。从哈尔滨到香港,从萧军到端木,整整颠沛十年,她还有心力再爱吗?在舆论的风暴中选择端木,其实是那颗颠沛流离的心在寻找一个可以驻脚的地方,在波澜壮阔的抗战期选择静心文学,不妨也看作是对曾经感情的一种逃避。萧红的文学生命不过短短十年,其中六年与萧军在一起,四年与端木蕻良在一起,与萧军在一起时,一度是文学和青春飞扬,与端木在一起时,却处处抖落着孤寂的哀伤。尽管是婚后,人已远在香港,当白朗给她看萧军的结婚照时,她立马称不舒服离开,可见,她心里住着的那个人,从来不曾平静地离开,也可见,纵使涉过千山和万水,她的心依旧在淌血,直到流尽的那一天。

《黄金时代》是个很特别的一个电影文本。于萧红,它不过是文史搬运工,并无加油添醋,文学研究未解决的问题,电影决不跨境半分,做到了严谨致密。影片叙事手法独特,似纪录又非纪录,充斥着诗性的表达,故事处处留白,处处存疑,令人伤感,又我见犹怜。如此一个碎片化的故事,如此诗性的跳跃与串接,需要一颗强大的心才能捏合这细碎的所有,许鞍华和李樯做到了。

(作者为影评人)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