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大修后重新开放

2014年10月17日11:16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余荣华)“钟” 在中国历史中是不可替代的文化产物之一,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内涵,钟与钟声时常出现于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之中。历时近两年,耗资3000余万元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古建大修工程、电增容改造工程、展览陈列改造工程”圆满完工。10月16日起开门迎客,重新对外开放。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北三环西甲31号,占地约3万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北京市科普教育、校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古建大修,重点对寺内大雄宝殿屋盖漏雨、寺内现存文物建筑本体、院墙、院落地面和排水系统等进行修缮、清理。

据介绍,工作中坚持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尊重历史、不改变文物建筑原貌,严格遵守最小干预、可识别等原则,通过技术手段消除自然和人为对文物建筑造成的安全隐患,正确把握审判标准,坚决不允许为追求完整、华丽而改变文物原状。博物馆表示,在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工作目标,让古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

展览陈列改造工程是此次向外着重推出的重要内容。改造后的展览陈列分为十大主题,钟韵洪鸣、敕建觉生、阅古钟林、礼乐回响、质器庄严、妙境梵音、金火流光、永乐大钟、外国钟铃、诗韵钟声。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展出文物约400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3件。

在展陈的概念设计中,利用古建天王殿作为展览序厅,没有按传统制作大展板,而是放空展厅,让观众在这里只闻钟声,不见钟形。之后分三路介绍古钟的来龙去脉:东路,“阅古钟林”展厅,讲述古钟起源及发展历史;中路,大雄宝殿——“礼乐回响”展厅,观音殿——“质器庄严”展厅,藏经楼——“妙境梵音”展厅,分别展示古钟的类型和文化内涵;西路,“敕建觉生”展厅,讲述觉生寺历史沿革,“金火流光”展厅展示古钟的铸造技术;最后聚焦大钟楼,感受永乐大钟的成就与辉煌。三条展线分别对应历史、文化、技术,形成一部完整的古钟发展历史。

此外,“外国钟铃”专题展厅,重点展出了专门在荷兰埃斯伯(Eijsbouts)钟厂定制的欧洲钟琴,这是西方钟琴首次在国内面世。这套钟琴不仅能够人工演奏,还可以电子操控演奏。在没有钟琴师演奏的情况下,也能欣赏200多首乐曲,让观众全面了解外国钟铃的种类和发展历程。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