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县级剧团陷生存危机 农村戏该如何“走心”?

韩业庭 耿建扩

2014年10月23日08:21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农村戏,如何“走心”?

  情景剧《母亲水窖》剧照。资料图片

  由于市场萎缩、人才流失以及院团改制等各种原因,目前全国存活下来的县级剧团少之又少,活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偶然的机会,听说在京东60公里的河北大厂县有一个大厂评剧歌舞团,30多年来,不仅活得有声有色,而且活出了几分传奇色彩——其作品拿遍了所有舞台艺术的最高奖,其演出人见人爱以至于不少地方流传着“来了大厂评剧团,家家户户像过年”的段子,而其团长赵德平却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编剧。

  这些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深秋的一个周末,带着疑问与好奇,记者来到大厂县,试图探寻出这个传奇剧团背后的秘密。

  “离开了脚下这片土地,剧团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作为一个剧团,你首先要弄明白戏为谁演,剧为谁排?”赵德平说:“我们的定位很明确,戏为农民演,剧为农民排,永远扎根基层,服务农民。”

  从农村走出来的赵德平,对农村、对农民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至今仍在大厂县袁庄村老家,承包着十几亩地,只要一有时间,就到地里去干活。

  赵德平说,他就爱睡土炕,吃大铁锅贴的玉米饽饽,和乡亲们拉拉家常,听听村里的新鲜事儿。侍弄着庄稼,听着乡音,乡亲们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老赵的剧本中。《嫁不出去的姑娘》人物原型是大厂夏垫镇的一个姑娘,仗着长得漂亮,大要彩礼,憋死了未婚夫。《男妇女主任》写的是大厂袁庄村的一个村干部,工作有热情,经常好心办坏事。还有反映农村党风问题的《啼笑皆非》、描写妇女思想解放历程的《大门里的媳妇》和反映新时期女性的电视剧《当家的女人》……原型都是身边的人。这些来自农村生活的作品清新朴实,厚重深刻,带着浓浓的乡土味儿,演到哪儿,火到哪儿,深受群众喜爱。

  每次上演新剧目,无论到哪里演出,赵德平都要亲自站在台口,仔细观察老百姓的表情,看看埋的“包袱”有没有逗乐观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如果不行,回来就要重新修改、打磨。每次,直到观众被逗乐了,观众与剧目能交流了,赵德平才满意。

  “我一直认为农村火热的生活永远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赵德平说:“有人说‘农’字太土,作品难有观众,而我认为‘农’字是金,只要平下心、扎下根,黄土就能变成金。”

  一次,剧团在河北三河段甲岭镇描绘上演出现代戏《水墙》,一天连演4场,一直到夜里11点多。可夜里的演出结束,远道而来的几千名观众因未看上戏而久久不愿离去。为了不让乡亲们失望,剧团夜里11点40分又加演了一场《水墙》。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赵德平有些激动:“我们的演员嗓子都喊哑了,但是现场的观众那个热烈呀,真是过瘾!”

  30多年中,赵德平带领大厂评剧团,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其中每年七八个月都活跃在农村,有时一天演出六七场,演出收入的60%都来自农村市场。“树高千尺在根深,离开了脚下这片土地,剧团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剧团要永远为基层、为农民演下去。”赵德平说。

  “农村这个阵地,主旋律作品不去占领,低俗的文化垃圾就会泛滥”

  当下的文艺生态中,“主旋律”似乎成了一个尴尬的词汇。一些观众把主旋律作品与“说教”“不好看”画等号,还有一些人甚至认为主旋律作品落伍了、过时了。

  “主旋律创作永远不过时!一块土地,不种庄稼,就会被野草侵占;农村这个阵地,主旋律作品不去占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垃圾就会泛滥。”赵德平自豪地告诉记者:“大厂评剧歌舞团30多年来,创作的全部是主旋律作品,观众十分喜欢。”

  “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挖出金子”。他跟记者讲述了创作主旋律情景音乐剧《赶考路上》的故事。

  2012年为了创作《赶考路上》,赵德平先后跟河北省7个不同类型的驻村干部一起生活了两个月。在一次采访中,走错了路,误入一条山路,路的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峭壁。在爬升200多米长的坡道后,车突然熄火,上下两难,差一点丢了性命。达到安全地段后,司机劝赵德平“还是别去了”,可老赵眉毛一拧,说:“不去不行,为了写出真人真事,舍了命都值。”

  正是在那次采访中,赵德平结识了55岁的驻村干部马金平。马金平年近退休,仍为一普通科员。在三年驻村期间,为了帮村子脱贫致富,他先后花掉了家里的6万多元积蓄。

  赵德平被这位真心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深深感动,连夜赶写剧本,边写边哭,泪水打湿了稿纸,眼睛熬得布满了血丝。家人劝他歇歇第二天再写,赵德平说:“作者动感情了,观众才能动感情,必须一气呵成。”扎实的采访和投入真情实感写作,让赵德平创作出了催人泪下的《赶考路上》。

  赵德平仍记得今年春天首演时的情景:第一场演出,因为不了解剧情,观众并不是太多。从第二场开始,越演观众越踊跃,连演了九场。最后几场,观众过万人,需要十几个警察维持秩序。每场演出,观众都是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老百姓看后,为剧中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叫好;领导干部看后,为剧中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百姓所感动。一台《赶考路上》,从县到市、从省到全国,连续演出三个月,共580多场,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一桌菜,两家吃,城市农村都喜欢”

  赵德平出身农村,大厂评剧歌舞团也一直以演农村戏闻名。但城市是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中心,能否进入乃至占领城市市场,关系到一个剧团的可持续发展。

  “谁说农村戏只能在农村演?”大厂评剧歌舞团自信地打出“一桌菜,两家吃,城市农村都喜欢”的旗帜,近年来开始了攻占城市市场的步伐。

  为适应城市观众的审美需求,剧团通过“专业名作家+团队名演员+精品名剧目+演出新模式、敲锣打鼓”,走进多个大城市,效益很好。城里观众说:“大厂评剧歌舞团带来的农村戏,就像农家的窝窝头,但是玉米面里加了栗子面,好吃好看。”

  农村题材是大厂评剧歌舞团的优势资源,但要让“资源变产业、剧目变项目”,光靠舞台演出不行,必须走产业多元化发展之路。

  去年,剧团与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合作,拍摄完成了农村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进错门的女人》,已报央视备播。今年,团长赵德平应邀又在创作一部新农村题材的情感大戏。由此,剧团在创演舞台艺术的同时,渐渐走近影视,现已有多名演员与多个剧组合作拍了多部有影响力的影视剧。同时,为了利用资源、增加收入,剧团对外还增加了“冠名演出”“演出设备租赁”“艺术培训”等,真正走向了多元化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厂评剧歌舞团还在京东潮白河畔规划建设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题材影视拍摄基地。“只要是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甭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在这里拍摄,而且,还要把这里打造成中国农耕文化的景观,这里也是大厂评剧歌舞团实现新的腾飞的更高的平台!”谈到未来的发展前景,赵德平信心满满。

  “一个剧团,红一个人容易,红一出戏容易,红一阵子容易,但像大厂评剧歌舞团这样红了30多年,年年上台阶,年年出新作,实在不容易。”一位长期关注大厂评剧歌舞团的专家如是说。

  赵德平的回答一语中的:“那是因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先看路在何方;每踏一脚,都要仔细想想踩没踩在土地上。”

  (本报记者 韩业庭 耿建扩)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