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四年半的丰子恺故居暂时关闭了,原因是受一楼邻居的反对和阻挠。据报道,丰子恺故居的二、三楼是其后人出资回购的,一楼因故未能购下,因此形成了楼下是居民住所、楼上是名人故居的奇怪场面。
按道理说,名人故居作为城市文化名片,是应该尽可能得到彻底保护的,将名人故居修缮好并且保持其独立性质和公益性质,可为游客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现在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保护氛围,已经可以解决围绕名人故居产生的产权纠纷等问题,至于是否愿意解决,要看地方政府对待名人故居的保护态度究竟是否有真挚的诚意。
丰子恺故居遭遇今天的尴尬,是有历史原因的。文革期间,丰子恺的住所一楼被造反派强占,此后这一行为始终未得到纠正,被赶到二楼和三楼居住的丰子恺后人,以置换的方式离开了这块伤心之地。由此,丰子恺故居彻底换手他人。
产权是房子的身份证,谁拥有房子的产权谁就有发言权。在丰子恺后人购回二楼、三楼后,他们可以安排这片空间的使用,将其免费对外开放,是后人对丰子恺的一种纪念,也是为城市文化做出的一种贡献,所以,当故居不得不暂时关闭,他们的失望和伤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板子不能全打在一楼邻居的身上。就算参观者的素质再高,当访问人数达到一定的量,总会给一楼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一楼居民“阻挠”游客参观的具体做法,可能会有些过分,但仍然可以理解,保护丰子恺故居固然是高尚的做法,可也不能因此损伤到邻居的利益。
但一楼居民“阻扰”游客参观在做法上的合理性,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持,即一楼居民对他们的居住空间,拥有无可挑剔的产权。所以要厘清丰子恺故居一楼产权的来龙去脉。如果说文革期间丰子恺住所被造反派强占是事实,那么文革结束后,一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应该完全回归到丰子恺后人手中,是谁把私人财产转手到后面的买家手中,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一楼产权是丰子恺后人转赠或售出,那么就要承担现在一楼居住者的权益。如果是被丰家以外的人或单位、机构变更了产权,那么变更者有责任和义务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并在法律框架内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比如按市价购回一楼产权,将之返还给丰子恺后人,让丰子恺故居实现真正的完整,还故居一个清静,这才是对历史负责。如果回购费用需要政府部门出资,那相关部门不应逃避这个责任。
丰子恺故居所在的上海,拥有不少名人资源,但如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所说,可供开放的故居并不多,这里面有产权不清晰的原因,也有保护意识不强的原因。不止是上海,在其他地方,名人故居也不怎么受重视,如北京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就曾以“维修”的名义被拆除,有统计表明,北京近1/3名人故居已被拆除。
名人故居是勾起人们历史回忆的地方,是文化传承的最好载体之一,当名人故居被油烟缭绕,被生活噪音包围,无疑是对曾经的文化符号的一种虐杀。丰子恺故居需要得到一个清静的环境,其他一些幸运的尚未被拆除的名人故居,也需要同样的清静。
(作者为知名评论家)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文化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