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评:借书超期用读书报告替代罚款 城市因阅读而高贵

吕绍刚

2014年11月17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城市因阅读而高贵(新语)

  一到岁末,深圳就进入读书月。古人云,“读经宜冬,其神专也”。一座城市,能在冬天里,拿出时间,倡导大家专心读书,实属雅事一件。

  雅事,偶尔做做,不难。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十五载,那大约算得上大雅了——深圳读书月,做到了。一座30多岁的城市,崇尚“时间就是金钱”,却花了15年在干读书的事,够奢侈。

  作为这个城市的观察者,我也曾怀疑:读书一事,很私人化。政府不知疲倦地倡导,果真能让好事变好,激发起民众的热情?

  前不久,带儿子去深圳少儿图书馆还书:超期了,不能再借。我问:交罚款行吗?答曰:“不行,但可以让孩子写读书报告,来补积分,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书面前,畅通无阻的货币,居然戛然而止,让人肃然起敬。

  问过许多来深圳的人,什么印象最深刻?答案比较统一:随处可见的自助图书馆。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24小时借书。在深圳书城,国内最早开启24小时不打烊。即便是流浪者,在这里也能找到书香的温暖。

  能感觉到,15年来,这个城市的生活方式,因读书在改变:读书、藏书,成为许多家庭日常生活的必选项;年轻人进图书馆,逛书城,参与读书分享会的,不比去卡拉OK厅的少……

  去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深圳读书月的主推者王京生获“孔子奖章”,这一切离不开理念的支撑,离不开孜孜不倦的坚持。

  深圳最早提出,“让市民享受文化权利”,“让城市因为阅读而高贵”。这些理念的提出,有深圳自身特点的考量,但在城市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

  跟国家的崛起一样,城市的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有人情味,有感召力,有竞争力,宜居宜业。因为文化的可持续,实则是人的可持续,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后劲与高度。

  文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指明灯,也是城市文明和谐的润滑剂。正如加拿大学者D·保罗·谢弗(D·Paul Schafer)所说,如果人民、族群、国家和大陆想要和平与和谐,而不是冲突对立地活着,文化的链接作用绝对是必要的。

  而文化自觉,不妨始于自觉的阅读。耕读传家,诗书济世,本是中国悠久传统。今年“全民阅读”,也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圳的可贵,在于对文化的坚持与前瞻:文化事业,是寂寞的事业,非一日之功,贵在功成未必在我。

  《 人民日报 》( 2014年11月17日 12 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