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情景喜剧20年:总量不足 佳作稀缺(图)【2】

2014年11月18日10:05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情景喜剧20年:总量不足 佳作稀缺

  新兴媒体开拓创作视野

  回顾过往,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至2000年的探索期。1994年,《我爱我家》一经推出就赢得收视率和观众口碑的双丰收。随后,英达等主创又趁热打铁推出《候车大厅》等剧。再加上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粤语情景喜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等剧的集体发力,这一时期掀起一股情景喜剧的创作热潮。初次勃兴的情景喜剧在内容储备、桥段蓄积和题材选择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存量,而其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的首次出现本身就给观众带来陌生化的审美观感,再加上当时整个电视剧生态环境也不像今天这么竞争激烈,不至于分流太多观众。凡此种种,情景喜剧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的拓展期。家庭生活类如《东北一家人》《家有儿女》,都市情感类如《都市男女》《红男绿女》,职场遭遇类如《候车室的故事》《售楼处的故事》,军旅生活类如《炊事班的故事》《卫生队的故事》,古装戏说类如《武林外传》《万卷楼》……新世纪以来,情景喜剧在题材和内容开拓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很多剧作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种种因素将这一艺术门类推向了创作高峰期。探究这一时期情景喜剧全面拓展的原因,我们发现,探索期的成功案例促使更多的从业者投入情景喜剧的创作当中,并为之拓宽了创作思路。而观众的新鲜感和收视热度尚未消退,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审美疲劳,也为情景喜剧的发展留下了空间。

  2010年至今是情景喜剧发展的转型期。近几年,情景喜剧的创作水准未能实现明显提高,而观众对于传统包袱和喜剧噱头却出现审美疲劳。这期间,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面介入情景喜剧的投资、创作和播出,剧作在拍摄手法、剪辑方式和传播渠道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充满网络元素、适合网络媒体播出的剧作相继问世,如《爱情公寓》《龙门镖局》《废柴兄弟》等。这主要是由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情景喜剧的内容挖掘陷入瓶颈,观众出现审美疲劳,亟待寻求新的出路。而基于新媒体的大数据技术正好可以为情景喜剧锁定目标受众,网络上海量的段子、笑话和流行语也可以开拓创作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