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收藏,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涌动着一股前所未有的企业收藏热潮。
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当之无愧为当今国内最抢眼的企业收藏大佬。他继2013年在纽约苏富比以折合人民币5037万元竞得苏轼《功甫帖》、今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2.8124亿港元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后,又于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以3.484亿港元将一件“大明永乐年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收入囊中。
当然,高调收藏的企业家远不止刘益谦一人。上月初,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3.77亿元购得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今年5月,俏江南董事长张兰以1050万美元买走了安迪·沃霍尔的《小电椅》;去年11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和他的收藏团队以1.72亿元收下了毕加索的《两个小孩》,之后又收藏了高更、塞尚、毕沙罗等西方抽象派的不少经典名作;去年12月,厦门宝龙集团“掌舵人”许健康砸1.288亿拍下黄胄的《欢腾的草原》,着实让买家和卖家都欢腾了一把……
企业进行艺术品收藏,其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增添企业的文化内涵,将企业形象提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境界,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二是作为一种投资增值、保值的手段,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收藏艺术品已有20多年历史的微软公司,其收藏的理念是“创造一个鼓舞人心的工作环境,促进创造力和创新”。
一般而言,企业通过艺术品收藏提升形象,主要形式除了用艺术品装饰和美化办公环境、凸显主人不凡的品位与格调外,还通过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开放,加强企业与艺术家、与社会的互动,让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在回馈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企业形象。如今,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将馆藏艺术品开放,均产生了较好的新闻效应。譬如,泰康人寿在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图像·历史·存在”艺术品收藏展。展览的作品清晰展示了新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使公众受到教益。在江西,博能公司日前举办 “举世臻藏·文化博能”首届国大师文化艺术节,展出公司收藏的张松茂等名家的瓷板画、根雕、国画等精品共300余件,让观众一饱眼福,企业也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作为一种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工具,企业进行艺术品收藏无疑是明智选择。据悉,国外不少银行把约3%的利润用于艺术品投资。上世纪80年代,从事艺术品收藏的美国公司有1000多家,他们所购买的当代绘画作品一度曾占国内市场总销售量的一半。有的企业还成功地将艺术品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有效减少了资金风险。
当然,任何收藏都存在风险。企业介入艺术品收藏,也必须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切忌贸然行事。譬如,要有富余、闲置的资金,不能因资金流向收藏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应确定收藏主题,最好是自己的收藏品与企业主营业务方向有某种关联,不能听到什么赚钱就大肆投资,使藏品成大杂烩;还有必要组建专业的收藏团队,以规避收藏风险,同时制定收藏规划,建立完善的收藏体系,使收藏之路走得更远。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