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千年后现身成都宽窄巷子【2】

2014年12月16日09:13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千年后现身成都宽窄巷子

“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千年后现身成都宽窄巷子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该遗址位于下同仁路,北与实业街相邻,东南方向距宽窄巷子街区约200米。同时,遗址区东部的地表现保存有一段城墙体,南北长约45.5米、最宽处约23.5米,最高处约6.7米。据悉,2012年市经考古队确认,其属于唐代晚期以来修筑的罗城西墙。

  市考古队现场领队易立介绍,本次发掘出土瓷器、陶器、石造像、建筑材料和钱币等生活遗物,尤以编号H3和H6的两个灰坑最为重要,坑内埋藏大量石刻佛像。他表示,H3灰坑内发现的石刻佛像约有50余件,有单体佛、菩萨、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组合造像。这些造像均为红砂石质地,个别造像外有贴金,雕刻精美,弥足珍贵。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石刻佛像中有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发愿文题记;同时,另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少见。易立表示,从初步判断结果看,这批造像的时代集中在南北朝至唐之间,且多数造像属于南朝时期;不过,从坑内伴存出土的瓷器判断,H3的埋藏时代在五代至北宋初。此外,H6灰坑内出土了30余件石刻残件,其中罗汉头像较多,时代多属唐代。

  易立介绍,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期,从文献可知,南朝当时属于佛教文化中心,对北朝佛教艺术曾产生过很大影响。然而,与北朝造像的丰富遗存相比,南朝造像实物资料极为稀少,目前已知的南朝造像多集中在四川地区,尤其是成都。不过,目前能看到的总数也仅七八十件,且很多造像的出土缺少科学考古发掘依据。他表示,此次H3灰坑内发现了数十件南朝造像,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关系,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新资料。(四川新闻网)

(来源:四川新闻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