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

以书为媒说收藏

2014年12月22日09:08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以书为媒说收藏

  原标题:以书为媒说收藏

  拓晓堂是嘉德拍卖有限公司古籍善本部负责人,最近他和素有“民间藏书第一人”之称的韦力先生,就中国古籍拍卖二十年的奇书奇人、版本鉴别及价值判断等问题,两个人畅所欲言,说出了厚厚一本400多页的《古书之媒——感知拍卖二十年摭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韦力对于古书拍卖是很有些意见的。他说,拍卖场是“大力者得之”的公开场合,因而使他丧失了很多捡漏的乐趣。拓晓堂则认为,拍卖对于保存、传播,尤其是抢救古籍的功绩,是独特的,也是不可磨灭的。如果没有拍卖,很多人都认识不到古籍的价值。《春秋经传集解》就是拍卖之后钩沉出来的重要文献,这书开始大家都不熟悉,都不敢买,最初上拍时才十几万,几年之后就变成了几百万,研究证明,这是蜀刻中字群经本的传世孤本,它弥补了一项版本空白,学术价值很大。所以,拓晓堂说,古籍价格现阶段的上涨是价值的回归,利大于弊,是有道理的。

  拓晓堂从国家图书馆跳槽到嘉德,当了二十年的职业经理人,故事自然是很多的。一边听他吐槽自己一年到头怎么怎么劳累,舟车劳顿千里奔波去向客户作感情投资,世家后代或许才会交出一点东西让他卖;一边听他得瑟自己眼光如何如何好、交际如何如何高明,如何以德服人、以才交友,这类茶余谈资,换了别人也就听听罢了,关键是以他的身份,真的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冯国璋的女儿、胡适的儿媳妇、曾仲鸣的孩子……件件拍品的来历,都牵系着一个家族的命运,时代浮沉的沧桑,由韦、拓二人的对话延展开来,让人不由得唏嘘感慨。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大量古籍流失在外,如何尽力把流落海外的文献文物资料合理地带回国内,这的确要有赖于拍卖行的工作。所以要更正一些对拍卖行的不良印象。难怪韦力说自己“从抵制古书拍卖到参加拍卖,再到给拍卖会写书评,我已经跟中国的古书拍卖相伴至今”。可见交流之必要。

  两位先生都有着丰厚的经验和广博的学识,虽是对话,绝非口水,韦问拓答,旗鼓相当。话题主要围绕古籍拍卖的征集、图录、封面、估价、佣金、保证金等方面,然而绝不枯燥,这是在聊天的氛围里,就像饭局上的某个健谈者,统领了话题的走向,其余在座者虽处于聆听的位置,也不至于枯坐,反倒听得津津有味。

  听拓晓堂说“敦煌学”。为什么会有藏经洞?井上靖说是为了保护文献,那部著名的电影《敦煌》还记得吗?这是目前最主流的观点。方广锠则是“垃圾说”,说这是出于中国人敬惜字纸的传统。拓晓堂独辟蹊径,提出“文化排异说”,西夏建国后,创建了西夏文字,因此把其他异族的典籍集中处理了。拓晓堂的观点目前证据还不足,因为还没法证明藏经是在西夏文字创建之前还是之后,但是这个思路的确很有意思,有待专家商榷研讨。至于韦、拓两个大书痴,谈性大发,某个版本如何如何,某本古籍有何价值,谁谁谁为人如何,谁谁家藏了什么好书,这些也都颇有趣。拓晓堂说黄裳先生是“外表木讷,内里精明”,还抖出了老先生好多事儿,不知老先生以为然否?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亮起一盏灯。”黄昏灯下,以书为媒,听藏书界和拍卖行两位大先生侃侃而谈,不亦乐乎!

(来源:广州日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