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武媚娘"中圣旨被指不合史实:"钦此"二字明清才有(图)

2015年02月03日14:57    来源:山西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武媚娘"中圣旨被指不合史实:"钦此"二字明清才有(图)

  《武媚娘传奇》第69集中,唐高宗李治看着他老爸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的一个“遗诏”若有所思。那圣旨说什么呢,原来是老李因为有“武氏灭唐”的谶语让小李提防武媚娘,他死后,如果武媚娘怀了老李的种,那就杀子留母。没仔细看电视剧,不知道老李出于什么样的神逻辑要这么做,按常人理解,女人不稀罕,孩子可是自己的啊。不过,小李也不用太纠结——这圣旨,压根儿就是一张废纸嘛。

  首先,这张圣旨很有可能是哪个人伪造的。您看,上面抬头写着,“太宗皇帝遗诏”,落款日期是“贞观二十三年五月”。老李死在五月不假,可八月,群臣才“上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啊。难道老李有未卜先知之能,知道自己的庙号会是太宗皇帝吗?再说了,文尾还有挺威风的“钦此”两个字,这个两字马脚更大。唐朝时,圣旨上根本不会有这两个字!那是明清才有的玩意儿,是臣子对皇帝的敬语,意思是“我们知道了,会遵照您老人家的意思办的”,明清时有这两个字,是因为圣旨是阁臣遵照皇帝的意思写的,写上“钦此”,表示这圣旨如假包换。但这份“圣旨”,是老李对小李说话的语气——开头那个“雉奴”就是小李的小名儿——人家父子俩说些悄悄话,“钦”什么“此”呢?更可笑的是,这份圣旨还用了印,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传国玺啊。传国玺虽然是皇帝和王朝的象征,但根本不用,样子货,那就是摆在那儿让皇帝看高兴的。

  据此推测,小李身边,一定有个从后世穿越过去的“媚娘粉”伪造了这份圣旨,目的就是为了留下武媚娘的性命。

  退一万步说,也许“太宗皇帝遗诏”是后人补记的,盖的印是皇帝快死了糊涂了瞎盖的,反正就是老李自己个儿的意思,这张圣旨,唉,还是一张废纸。

  别看现在古装电视剧里东一份圣旨西一份圣旨地玩,在古代,那可是顶顶严肃的事情,每一份圣旨作为帝国的重要文献,都要归档的。而且,要想有法律效力,也得有相关部门的认可才行,不是皇帝写个二指宽的条子就管用的。抛开上文那样半吊子穿越者的作品,我们该看看真正的圣旨是什么样的——就以唐朝的为例吧。

  唐朝的圣旨——那时人家一般也不这么叫——有两种,一种叫制,一种叫敕。制书,是封官授爵(得是大官)呀、发布命令(得是大事)呀用的,敕书是处理事务性工作用的。这两种“圣旨”都有固定的格式。比如制书,中书省的官员按照皇帝的意思先写,写的时候要先写抬头:“门下”,门下,就是门下省,是“圣旨”的审查机构,意思是这份圣旨得人家审查通过才行。然后才是具体内容,再然后是日期,但具体哪天是空着的,皇帝看过了,再把具体日子填上,这叫“画日”。画完后,这份原件归档,中书省的官员再抄一份,给门下省送过去,门下省的官员审核完毕,签上名字,附上意见,再送交给皇帝。皇帝就写个“可”,再发还给门下省。这叫“画可”。门下省再把这份原件归档,抄一份,上面注明“制可”,意思是皇帝同意了,送给执行机构尚书省。尚书省的官员注上收到日期和具体的办事部门后,再签名确认,并由负责的官员向圣旨所指的对象宣读后,这份圣旨才算生效。在这过程中,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大大小小不知多少官员要在上面签字,缺了一环都不行。敕书虽然相对简单点,但原件归档,抄件送门下省审核,审核后交尚书省执行的大模样并没有变,只是签字的人要少一点。像电视剧中小李拿的那份“圣旨”,只能算是小纸条。比如说,老李想让魏征给自己买几个鸡蛋,可以这么写:魏卿:“朕想吃鸡蛋了,给朕买几个。敕。”魏征估计会听,但要在上面写,“魏卿:朕不喜欢某人,你替朕杀了他。敕”,魏征就非和老李急了不行,而且,肯定不会听。

  具体到电视剧里,那个“遗诏”就算再真,也是老李给小李的建议,听不听全看小李。假如有一天,小李疯了,要杀武媚娘,这东西幸好被武媚娘拿到了。武媚娘举着说,先皇遗诏,不让杀我。小李肯定会笑了,本朝木有遗诏这个东东啊,就算有,木有门下、中书、尚书三省各位大佬的签字,也木有用。你别当我们大唐是大清,也别把自己当慈禧啊……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