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亮剑"人物丁伟原型丁思林:被敌人击中头部阵亡

2015年06月15日13:27    来源:山西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亮剑"人物丁伟原型丁思林:被敌人击中头部阵亡

  在荧屏上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里面个性鲜明的主人公“李云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剧中故事情节主要取材于八路军386旅新1团(今农4师66团前身)的战斗事迹,似乎却不太为众人所知。《兵团日报》记者调查后给出答案:根据《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陈赓大将》《从冀南到伊犁》和《66团志》等书记载,李云龙率领的“八路军新1团”原型就是如今的农4师66团前身部队。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在接受《中国老年》杂志采访时说:“可以肯定,《亮剑》的故事原型就是陈赓386旅的新1团(1940年新1团进行整训,被命名为386旅第16团)的战斗事迹。”《亮剑》剧中人物丁伟的职务原型,叫做丁思林,是新1团团长。

  ○人物简介

  丁思林,1913年4月出生在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丁家岗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32年5月参加红军。1937年8月,丁思林所在的团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1营,他由团长改任1营营长,参加过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香城固等著名战斗。1938年8月1日,在河北省曲周县赵砦村,“东进支队”“东纵一团”“东纵二支队”合编,被命名为“新1团”,隶属八路军129师386旅。9月3日,丁思林就任新1团团长。

  1939年7月初,敌人抽调兵力5万余人,对晋冀豫区进行大“扫荡”,也被称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第二次九路围攻。为了粉碎敌人分割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丁思林率新1团对太谷至分水岭一带的敌军展开游击战。8日上午,在榆社县西周村的高山上,丁思林被敌人的集中轻机枪击中,倒在了血泊中,时年26岁。

  A 英勇顽强灵活机动香城固战斗巧施战术

  1939年2月上旬,“扫荡”冀南的敌军在占据束鹿、巨鹿、广宗、威县、临县、武邑等城后,以主力部队开始向枣强、冀县地区合击,仅以一部分兵力守备其已占城镇和维持后方补给线。八路军得到这一情报后,新1团在丁思林团长的带领下,连续袭击威县、曲周等县城,有意激怒日寇,诱敌出城。在袭扰曲周驻敌时,丁思林巧妙地施行“隐身术”“化装术”,组织新1团官兵混在出城种地的农民中,进入城内。等到夜深人静时,炸毁敌人的弹药库,烧掉敌人的给养,向敌人的司令部大院投掷手榴弹。

  每次行动时,丁思林都嘱咐战士们:“带上布告,贴到小日本的鼻子底下,让他们吃不香,睡不着。”这样一来,曲周城内的鬼子惶惶不可终日。

  386旅旅长陈赓认为,敌人有出城报复的动向,现在诱敌于伏击阵地歼灭的时机已成熟。于是,就拟定了布置圈套、引狼就范于曲周县香城固村的伏击战方案,并下达到了各团。

  2月初,根据386旅的统一部署,丁思林带领新1团,连续袭击威县、曲周等城,千方百计诱敌出笼。

  2月10日,被激怒了的威县敌军果然中计,抽调第10师团40联队一部,派出汽车9辆,运载一个加强步兵中队,向威县以南进犯。12时许,这股敌军行进至南草厂附近,遭到埋伏在那里的八路军骑兵连的突然袭击。骑兵连随即向后撤退,敌人紧追不舍,其汽车一辆接一辆地钻进了“口袋”。

  当日军的9辆汽车全部到达香城固村北街口伏击圈时,埋伏在那里的688团立即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击毁了头一辆汽车。紧接着,新1团和南、东三面各参战部队一齐开火,猛烈堵击、侧击敌人,敌人掉头向威县逃窜。

  而这一面正是伏击圈的入口,地势低,无法预先构筑隐蔽工事,也无法事先设伏。旅部命令新1团立即向北运动,扎住这个袋口。丁思林把手一挥,喊道:“同志们,我们一定堵住敌人,不让一个跑掉!”全团勇士冒着密集的子弹,如一只只猛虎,从西北冲上坡冈,向敌人猛烈射击,截断了敌人的唯一退路,将其围在凹形洼地,敌人成了“瓮中之鳖”。

  激战40分钟后,敌方安田中队和40联队补充大队被全部歼灭,共打死安田中队长以下官兵250余名,生俘8名,毁掉汽车9辆,缴获各种火炮3门,长短枪百余支,弹药一批。从而粉碎了敌寇东西夹击南官,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

  在这次战斗中,丁思林表现出了他的英勇顽强和灵活机动,新1团也被朱德同志赞誉为“模范青年团”,后又被八路军前方总部授予“朱德青年团”的光荣称号。

  B 激战两天杀敌上百血洒西周村高山上

  1939年7月初,敌军抽调5万余人,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为粉碎敌人分割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丁思林率领新1团对太谷至分水岭一带敌军展开游击战,连续对太谷县黄桂镇、榆社县云簇镇的日军进行夜袭。

  太谷县黄挂村是驻太原敌寇后方的交通总枢纽,敌人用三道铁丝网和三道交通沟紧紧地把自己防守在小村子里。7月4日午夜,鬼子们已经沉沉入睡。丁思林悄声对战士们说:“我们要把黄挂村的敌人都消灭了,用我们的胜利来纪念‘七·七’抗日战争两周年!”他指挥突击队先打死了敌人的哨兵,尔后越过三道铁丝网,跳过三道交通沟,抢先夺占了敌人的两个高楼庭院。

  丁思林向后续部队一挥手:“上!”突然,枪声大作,手榴弹在黑屋里爆炸。在浓密的枪声和爆炸声里,鬼子们赤脚四处鼠窜。

  战斗干净利索地结束了,仅缴获的文件就整理四五天。丁思林兴奋地说:“让敌人认识认识八路军的厉害!”实际上,深入敌占区去袭击敌人,是丁思林和新1团的拿手戏,夜袭黄挂,不过是其中的一次。

  1939年7月5日,敌109师团107联队300多人,由南关分水岭、来远镇分路来犯,当晚敌军会合于石盘镇,6日进至榆社云簇镇。7月6日23时发起战斗。敌军遭袭击后全力反扑,7日与新1团在云簇附近的新庄、高庄、桃阳、乔家沟一带激战。

  8日8点至12点,暴雨倾盆,弹雨横飞。丁思林带领新1团在榆社县西周村的高山上,没有休息,没有吃饭,同敌人激战了两天,杀伤敌人上百名。战斗快要结束了,大家请求:“团长,这次你先撤,我们掩护!”丁思林瞥了一眼说:“老规矩,你们先下去,我和一连一班留下来掩护。”正在这时,日军猛攻了上来。丁思林从战士手中夺过机枪,向日军疯狂扫射,敌人被雨点般的子弹压退了。丁思林高大的身子立起来。这时,敌人集中轻机枪扫射过来,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年轻的丁思林倒在了血泊中……

  当天夜里,在山西榆社县南社村,386旅召开了万余人追悼丁思林大会。按照陈赓的意见,丁思林的遗体安葬在武乡县。1939年8月,黎城、辽县、榆社、武乡等县群众,在长乐村为丁思林团长和先一年牺牲的叶成焕团长建立了一个纪念碑。

  丁思林牺牲了,但这次战役却成功地在榆武一带阻滞了东进的日寇主力,稳定了白晋路北段的战局。至8月下旬,八路军驻太行区部队共进行反“扫荡”作战70余次,歼日伪军2000余人,收复榆社、武乡、沁源、高平等县城,挫败了日军以重兵聚歼太行区八路军主力的企图。

  C 勇于任事不怕困难邓小平为他写悼文

  丁思林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透露着他对民族、人民和党的忠诚,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时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1939年8月1日《新中华报》上发表《悼丁思林同志》一文。文中写道:“他以自己英勇的模范和紧张的工作,团结全团的同志,把一个新的部队,锻炼成了一个主力兵团,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富有本军优良传统的青年兵团……丁同志不仅是一个英勇顽强、灵活机动的好的指挥员,而且从十年的斗争中,锻炼出了他的忠于民族、忠于劳动人民、忠于党的坚强的意志。同时他还富有青年的突击精神,勇于任事、不怕困难、奋勉前进的特质,因而他为上级同级所信赖,为下级所尊敬。”

  同年8月3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追悼丁思林团长的文章,最后一句写道“此民族英雄之名当与日月同垂不朽。”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编印了一本《烈士传》,其中特别提到了丁思林,刘伯承师长在序言中写道:“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周年。在这三年里,我们129师经过了3156次大小战斗……消灭与击伤的日伪军有134678名……这些成绩是由我们共产党人和非党布尔什维克的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我们的丁思林同志……等,他们都是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种精神只有伟大的革命者才有,有了它可以战胜一切……”

  在山西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资料中,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册中,记者也发现了丁思林的名字,而他所在的386旅新1团的英雄事迹,也在《亮剑》热播时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知。

(责编:易潇、许心怡)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