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家村上有个聋哑小伙,娶了个聋哑姑娘。我好疑虑:这两个哑巴结合在一块怎么生活?一天下午,我特地邀上村里懂得一点哑语的小王,陪我去看个究竟。
这是一栋低矮的平房,靠门口,一位穿着花衫绿裙、脚穿红凉鞋的青年妇女正踩着缝纫机,还有一位小伙子在屋角收拾麦子。他俩见来了客人,一个点头搬凳,一个起立让座;一个用手做了个“抹胡子”的动作,一个笑嘻嘻地走出了门。小王告诉我:她叫他外出找爸爸去。
嗬!他俩配合得还真默契哩!
来时,我就知道女的能写一手好字,于是,我便在一张白纸上通过文字对她采访起来。
她名叫戚兰花,邻乡封村人,小时特别聪明伶俐,小学三年级时因病变哑。两年前,经人介绍和多次接触,她爱上这位小伙子。确实,这是非常相配的一对,小戚今年23岁,高高的个子,甜甜的笑脸,妩媚动人;男的今年27岁,魁梧的身材,诚实的面容,英俊精神,是个种田养殖的好手。我在纸上问道:“你丈夫叫什么名字?”她自豪地指了指墙上的一张张奖状:喔,刘文木,细心的姑娘当初可能更看中了他勤劳奋发的一面。
这对异地聋哑人的恋爱是很热烈的。小刘也曾上过学,识得一些字。“情书”写得特别勤。去年春,小戚去徐州探亲,亲友想给她重新介绍个会说话的对象,还是个拿工资的。她头直摇,抢过一张纸写道:我和小刘实事求是。恰巧这天她收到小刘来信,说很想念她。小戚当即收拾行李赶到了这里。去年秋,他俩结婚了。小戚的父母一心想多要些彩礼,可小戚坚决不许……
我和小戚正交流着,小刘带他的父母回来了。一番客套过后,老人便笑呵呵地主动向我们夸赞起他们来。
“这一对啊,不晓得有多好!办菜,一个烧火,一个站锅;吃饭,她给他端碗,他给她搛菜;下田,也总是一前一后:抬个担子,绳子她要往她这头摆摆,他总是尽量往自己这头拉拉。有一次,文木给人家厂里打工,要收工时下了雨,兰花雨伞一撑,骑车走了。一会儿,一个踏车一个打伞,笑嘻嘻地回来了。还有一件怪事,兰花一天缝纫未学过,只是买几本书看看,再到裁缝家里串串门,现在也能单独到镇内衣厂领些料子回家做衣服,兰花主要是舍不得文本一人吃苦,帮丈夫分挑些担子,也可尝尝亲手缔造美好家园的甜蜜……”
不知是天气热,还是“看”我们在夸赞他俩,两个人红晕的脸庞都溢出了汗珠,小戚随手拿一块毛巾扔给小刘,小刘擦过汗,拿把扇子坐在小戚缝纫机旁,帮她代扇起来。
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发生过矛盾呢?有!不过,他们都妥善解决了。谈到这里,老刘向我们介绍了这么一件事:不久前的一天,小戚放在缝纫肚里的5元钱不见了,她怀疑是邻居家的小孩拿的,便“哇哩哇啦”地与这户人家吵起来。在旁的小刘拦住了小戚,小戚一见丈夫不支持自己,气得要往娘家跑。小刘一把抱住小戚,将她拖回房间。两口子“哇”了一会,又“格格”地笑了。以后从房里桌上看到一张纸上写着:要抓住事实。小事莫纠纷,邻居好,赛金宝……
《今世缘》正在征集“最美爱情故事”,我想,这一对不能款款低语的青年,凭借着两颗赤诚相爱的心,创建了如此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就是令人称羡的别一样的爱情颂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