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昨离世 "铁老头"安息武生痛失泰斗

牛春梅

2016年06月02日07:4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铁老头”安息,武生痛失泰斗

  ▲两年前接受本报专访,老人(左)跟学生说戏时神采奕奕。

  本报记者 邓伟摄

   王金璐在《小商河》中饰演杨再兴。

  本报记者 牛春梅

  “今年这是怎么了,怎么这么多人都走了?”

  前些日子,王金璐从电视上看到梅葆玖、李世济等京剧名家陆续去世的消息,还跟女儿念叨着。言犹在耳,昨天7时30分,这位“武生泰斗”也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去找他的老伙伴儿和夫人了。

  89岁还登台的“铁老头”

  “既然上台就得对得起观众,一定要扮上、勒上、扎上……”

  “虽然老先生已经90多岁了,但总觉得要是他愿意,还能再扎上靠,在舞台上来一出《挑滑车》。”徒孙詹磊听到师爷去世的消息后,一直不愿意相信,要知道老爷子一直是一个“传奇”。

  王金璐走入梨园行的原因有些偶然,仅仅是因为家里太穷吃不上饭,只能去学戏,但无意中却开启了自己的艺术人生。10岁开始学戏的他,凭着努力和天分,渐渐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戏校的台柱子。他17岁时,北京《立言报》举办童伶竞选,他获得生部冠军。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焦菊隐、翁偶虹等组织的戏曲学校“校友剧团”,在《百战兴唐》一剧中扮演南霁云、郭子仪两个角色,在北京、上海演出,轰动一时。1948年,王金璐随李洪春组“共和班”,到天津“天华景”演出,他们天天戏码翻新,创下日夜两场,由初秋到初冬,整整三个月持续满堂的纪录。他在近百天内贴戏70余出,成为京剧史上一段罕见的佳话。

  虽然天赋与努力并重,但王金璐一度险些离开梨园行。1959年,王金璐带着腰伤坚持繁重的演出,结果伤情加重,被大夫断言再也唱不了戏了。当时,北京掀起一股上演武戏的高潮,看着师友们在舞台上大显身手,王金璐心里格外难受。后来,在夫人李墨璎的陪伴下,他接受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治疗,硬是把腰板重新扳直,重返舞台,被戏迷称为“铁老头”。

  还有一个传奇故事,那就是王金璐以80岁高龄登台演出《蜡庙》中的褚彪,而且能翻高难的“抢背”,引得台下一片惊呼声。这在京剧历史上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王金璐最后一次登台是2008年,当时他已近90岁高龄,已经8年没演戏了,为了参加为南方雪灾的赈灾义演而重返舞台。当时有人劝他上台凑合唱几句就得了,他却坚决反对:“既然上台就得对得起观众,一定要扮上、勒上、扎上,不能含糊。”

  “师爷就是这样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榜样。他这么一走,带走的是武生行的精神。”詹磊说。

  家中客厅成最好的课堂

  “杨小楼先生才是真正的泰斗,我连他一个脚趾头都不如……”

  虽然人们都尊称王金璐“武生泰斗”,可老人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杨小楼先生才是真正的泰斗,我连他一个脚趾头都不如,充其量就是个装粮食的大斗,把肚子里的这点玩意儿都掏出来给徒弟们,也就不错了。”在他心里,如何教更多的学生,将日渐没落的武戏传承下去,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责任。

  王金璐教戏,绝无门户之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虽未正式拜王金璐为师,却跟他学了30年的戏。“老先生给我们上课,总把自己累得大汗淋漓。”周龙说,王金璐教学生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从不简单地说说就行,一定会亲自示范。

  王金璐1979年开始在中国戏曲学院任教,一直到前几年还在为青研班的学生说戏,最后学校实在是不忍心让他上课了,才算作罢。然而,家里的客厅又成为他的教室。

  老人住在北三环附近的一栋老式居民楼里,家里客厅不大,却是他最主要的活动地方,徒弟来了,都在这儿说戏。客厅的好几块地板砖都开裂了,外孙崔晓蓬解释说,这是弟子们在这里练功跺脚给震碎的。其实这已经是换过一茬儿的新地板砖了。

  老人和弟子们在一起时,除了说戏就是说武生的传承。弟子王平在师父去世前两天曾去探望,老人还跟他对《潞安州》的词儿,并叮嘱他在说这段台词时一定要和对手演员咬紧了说。弟子叶金援在师父去世前三天去探望过,老人跟他念叨的也是给学生教戏的事情。“《洗浮山》是由师娘整理剧本,师父手把手教给我的戏,很多年没人演了,所以他特别重视这出戏。”叶金援说,师父近几个月来经常犯迷糊,但没忘了让他把这出戏教给学生。

  传奇爱情是一生的支柱

  “我一辈子都没有什么主意,就盯着她,她管我。”

  在中国传统戏曲里,不乏千金小姐爱上穷书生的故事。王金璐和妻子李墨璎的爱情故事,俨然就是直接从舞台上搬下来的传奇。

  当年,16岁的王金璐刚刚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就有了一批戏迷,富家千金李墨璎就是他的铁杆粉丝。后来,这位千金小姐不惜与家庭断绝关系而嫁给穷小子王金璐,用自己的一生来打磨一代“武生泰斗”。

  很多时候,李墨璎像是王金璐的老师,监督他,提醒他。也因此,王金璐在表演方面丝毫不敢松懈,也不敢沾染梨园行里的恶习,只是专心演好戏。“文革”时,王金璐无戏可演,生活陷入困顿。他原本想去找个看自行车的活儿干,可李墨璎不同意,宁可自己给工厂画灯纸。画一张灯纸挣五厘钱,她一天能画几百张。

  她还是他的“编剧”。因为李墨璎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较高,在改编作品时能给王金璐出很多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他们改编老戏《潞安州》时,李墨璎通过一些表演和演唱细节上的调整,将王金璐饰演的陆登,塑造成为一个更有英雄气概,也更适合王金璐的角色。但对外,她都说这些戏是王金璐自己改编的,只愿意做“武生泰斗”背后的“隐形人”。

  每每跟别人谈起妻子,王金璐总会说“要没有她,也没有今天的我”“我一辈子都没有什么主意,就盯着她,她管我”……只可惜,三年前,李墨璎先他而去,他也失去了人生最重要的支柱。以前每天都会下楼锻炼的他,从那以后变得不爱出门了,也很少参加公众活动。这一切都只因他与夫人伉俪情深,始终无法接受夫人离世的事实。如今,老人追随夫人而去,在天国团聚了!

  中国戏曲学院表示,遵照王金璐的遗愿和家属意见,家中和单位不设灵堂吊唁。王金璐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7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人物小传

  王金璐,1919年11月22日生于北京,原名王庆禄,曾用艺名王金禄。先后师从陈少武、曹心泉、文亮臣等,学习老生、老旦,14岁拜马连良为师,15岁后专工武生。他在武生行当里堪称全才,凡长靠短打武生戏,能演200余出。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京剧实验剧团、上海京剧院演员,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代表剧目有长靠戏《挑滑车》《长坂坡》《潞安州》,短打戏《林冲夜奔》《战宛城》《蜡庙》《走麦城》等。

(责编:邹菁、李岩)

推荐阅读

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父亲节,听男神致父爱 今年父亲节,人民网文化频道力邀多位文艺“男神”倾情献“声”,送上一声声祝福,带来一首首诗篇。在平平仄仄的岁月里,找寻峰回路转的光阴故事。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

中国演出市场重回春天?"挤泡沫"任重道远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46.59亿元,同比上升2.83%。相较前两年总体遇冷的“阵痛期”,我国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回暖趋势。【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中国演出市场重回春天?"挤泡沫"任重道远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46.59亿元,同比上升2.83%。相较前两年总体遇冷的“阵痛期”,我国的演出市场呈现出回暖趋势。【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