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贴画中的“文化乡愁”

2016年12月22日15:58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老张贴画中的“文化乡愁”

  ■王宇清

  “中国摩登:20世纪张贴画展系列”11月30日至12月19日于蕴珍艺术空间举办。30余幅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展品,有着强烈时代感和看点。这些已近乎绝迹的老出版物,由曾在报社编过文史专刊编辑的王宇清收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他便跻身那时收藏者尚为数不多的纸制品收藏领域,开始了在故纸堆里找寻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同一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密码与文化乡愁。

  冒严寒 “巨款”打车追藏品

  笔者的收藏主要可称为“纸藏”,确切地讲,就是收藏有关过去百余年来的近现代出版物中,那些与“新文化-新美术”相关的美术印刷品原件。除了老画册、老连环图画之外,笔者的收藏尤其把在自清末民初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各类“张贴画”作为一个重中之重。譬如:那个年代的月份牌广告画、现代年画、政治宣传画等等,都在笔者的收藏范围。

  收藏既是一种可陶冶人的爱好,同时也是一种常常让人牵肠挂肚欲罢不能的抓狂。所以,为收藏而能痴迷的人,往往也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浪漫与狂热的色彩。而有时,这种狂热也会传染给家人。

  记得那是很多年前了,为了去一位藏友的家里交流,在滴水成冰的冬日,我拉着太太登上了北京赵公口开出的长途汽车。

  那位藏家朋友住在一个既不通火车更遑论飞机的沿海小城,只有我们选择的长途大巴可以抵达。在大雪纷飞的那个黎明,穿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太太和我开始了仅单程就长达十三四个小时的大巴之旅。沿途的严寒和颠簸自不必说了,它成为我太太一次永恒的记忆。其实在朋友家的看画交流,那次总共不过两小时左右。之后,为了藏品的安全,我们选择改道去离小城最近的有火车的城市,以便乘火车返京。我们是打车奔往约300公里外火车站的,400多元的打车费在那个还跑夏利车的时代,大约也可算是一笔小小的“巨款”了。当我们回到北京,已经是将近28个小时之后了。没有睡眠,顾不上休息,但是在心里,当时却洋溢着巨大的喜悦和满足感。

  还有一次,是一批画等待转手,一位中间人告知的,在上海。当时正是准备吃晚饭的时候,笔者的决定是当即赶赴上海。那次的晚饭自然没顾上吃,不到一个小时之后,在北京站的售票大厅,笔者已匆匆办妥了去上海的购票事宜了……像这样既浪漫而又稍显疯狂的事情还有不少,对一个痴迷的收藏者而言,这不过是一种经常性状态。

  找寻“老纸”里的“摩登”

  笔者的收藏始终是围绕着“摩登”这两个字展开的,这源于笔者的一个观点,即认为现代文化一个重要的表象就是对“摩登”的不懈追逐。这些年笔者的一个兴奋点,就是关注已经退出生活几十年的老张贴画中,那些曾作为“时代表象”的往日“摩登”。

  现代的,合时的,新奇时髦的,凡此种种,在清末民初统统被一言以蔽之为“摩登”。那时节,你被认为“摩登”才算符合潮流。假如一个女士那时被称做“摩登女郎”,时髦、时尚这样的标签则会使人对其另眼相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摩登”是不折不扣的“热词”。但长久以来,几乎所有人都习惯性地误以为这“摩登”是外来语,其实大错特错。“摩登”最早见于《楞严经》,佛经里有“摩登伽女”的故事,所以早就有了这么个汉语词,并非来自英语modern的音译。到了现代,它与modern同音同意也非巧合,只是添加了来自英语的新义项罢了。

  1949年后 “中国摩登”的新形象

  中国人崇尚“摩登”大概是起于民国吧。民国时大量“摩登”的事物突然流行开来,这与洋商大量涌入,与洋商所带动的中国商业飞速发展相伴相生。激烈的商战,随着工商业的竞争而兴起,沿海大商埠的洋商便首开用“月份牌广告”这种形式的广告来宣传促销他们的商品。这成为以描绘“摩登”和“时尚”为内容特征的现代“张贴画”之鼻祖。

  那时洋商所谓的“月份牌广告”,往往是由商号的广告宣传加上中国传统故事的图画,它通常用有一定观赏性的漂亮传统故事绘画作为吸引客户的手段。很快,以上海滩为代表,中外商人运用月份牌广告画来进行商品宣传渐成风气。那时商家聘请有才能的画家绘制月份牌广告画往往不惜重金,其题材内容,从时装美女、儿童生活到古典故事不一而足,中国的商业美术由此步入了黄金时代。

  “中国摩登”在1949年后有了全新内容,可以说“摩登”观念也从此被予以了重新定义。

  首先,看看这时期张贴画里的“新工人”、“新农民”和“新的人民军队”吧,因为“新社会”之所谓“新”,把“工农兵”当做了社会主体并大力进行宣传,乃是其重要特征:粗壮胳膊、气宇轩昂豪迈的工厂工人;英姿飒爽、干劲十足的公社女社员;手握钢枪、表情严峻坚毅的解放军战士。要知道,“工农兵”是那时期艺术表现的重中之重,“工农兵”取代“摩登女郎”,成为与那时国家“新文化”相符合的新形象。

  从“崇尚传统”到以“当下”为基准

  “摩登文化”发展到1949之后,终于翻转了自古“崇尚传统”的文化取向,彻底变为以“当下”为基准,这种价值观的反转,决定了它主要的支持者将是价值观有待成形的年轻人,这也就决定了它自然更多采用年轻人或儿童的形象,以期产生共鸣。

  以儿童为形象主体的宣传画与年画渐渐占据了张贴画的半壁江山:幸福的儿童,爱学习的儿童,爱祖国的儿童,爱劳动的儿童,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在新社会阳光下健康成长的儿童……儿童的形象,在1949年后以当下为基准的新文化中,成为了最有亲和力,最能打通不同文化层次与族群的“最大公约数”。

  于是,民国年代代言“摩登事物”的美女形象,在1949年之后,被迅速替换成了在“新社会阳光下”无所不在的新少儿们活跃的身影。原先民国年代构造出“日常生活乌托邦”的那些美女画,此时基本上被表现新社会儿童“人见人爱”与“幸福新生活”的新张贴画所取代。儿童形象在新时代的广受欢迎,既充分反映出儿童形象的亲和力,同时,它也映射出了时代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当下为基准,是这个新时代有别于过往的重大不同。

  在张贴画流行的那个时代,是各种形式的“摩登”通过“新美术”的创作与印刷、发行,层出不穷地推向社会的年代,我们可以看到:新农民、新工人、新军人、新学生、新店员,还有新型的知识分子、又红又专的技术人员……这些新的称呼与新的形象,正可看做“中国摩登”在那个时期的新体现。而且上述关于人的新概念,在那时还有个特别的说法,即统称为“新人”,也就是要用革命思想去培育的所谓“社会主义新人”。

  我们在画里还可以随处见到有当年所谓的“新风”与“新生事物”。那时的“新风”如:新婚姻法所号召的“婚姻自主”;新农村政策所提倡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等推行一时的“一大二公共产风”;又譬如“除四害”、“讲卫生”、“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奋发图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自力更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等……至于“新生事物”,则往往是通过画里背景予以表现,但偶尔也作为画的主题,还譬如:高大的烟囱,宏伟的水坝,现代化的交通图景,大轮船,巨型卡车,在建的铁路,还有农村里新的耕作机械,工厂的革新以及新的机器等等,这是用以表现国家“日新月异”和“飞速发展”的重要方式。(王宇清)

(责编:欧兴荣、陈苑)

推荐阅读

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