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游看点:侨乡诗山,古意悠然

2017年01月13日13:17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原标题:春节文化游看点:侨乡诗山,古意悠然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诗山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部,南安、永春、安溪三县(市)交界处,号称安南永德之锁匙,省道307线、206线穿境而过,是连接泉州市区、永春、安溪、三明的枢纽和中转站,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全镇面积96.2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人,历史上曾辖如今的码头、蓬华、金淘、眉山四乡镇。气候温润宜人,年均平均温度月22°C。诗山为内陆小盆地地势,峰峦环抱。诗溪流经镇区中心,经码头镇注入晋江东溪。“四面青山为屏,中间绿水为带”是诗山秀美的山川环境的真实写照。

  据媒体报道,泉州地理中心点大约位于省道206线南、307线西的诗山社一村,有“泉心”之说。

  诗山远在晋唐即建埠,历来是南安西北翼重镇,商贸繁盛。民国版《南安县志》载:“万户星环,九衢辐凑,山谷有城市气象。”有这样的称赞:“山头城开埠设市,万商云集;塔脚街集墟贸易,一时名扬。往来皆中外贾客,到处有酒旗飘扬。”

  诗山有风光旖旎、名闻遐迩的古“十八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内涵。其中,山二村境内的婆罗门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9.5米高的阿育王式古塔,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婆罗门教发源于印度,是佛教形成的基础,很早传入中国。婆罗门塔是研究宋代建筑历史与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中印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印证。诗山对外开放由来已久,婆罗门塔是历史见证,“塔尖生金”世代传为佳话。

图片1

  今日诗山镇新貌

图片2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罗门塔

  二、底蕴深厚的文化古镇

   1.闽南首位进士欧阳詹的发祥之地

  诗山,一个诗意芬芳的名字。诗山,一个古意悠然的名镇。

  永春籍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2003年在《八闽归人——回乡十日记》中写道:“一过诗山,便近永春县界了。镇名诗山,应为吉兆。”

  “诗山”的称呼源于古时境内的文化名山——高盖山。唐朝贞元八年(792年),自幼在此山“白云书室”攻读的欧阳詹,与大文豪韩愈同登龙虎榜,成为闽南史上第一位进士,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助教,引发巨大轰动,成为闽越破天荒的科举大事件,从此造就了泉州“满街都是圣人”的“海滨邹鲁现”象,奠定了欧阳詹在福建文化史上的划时代地位。南宋理学宗师朱熹携名士陈知柔曾慕名登临高盖山,闻朗朗吟声,览处处诗迹,由衷赞叹“此乃诗山也”。此后,旧称“山头城”更名为“诗山”,延续至今。

  朱子曾撰对联赞曰:“事业兴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明朝泉州名士何乔远也赋诗称颂:“欧阳博士年已久,千载诗山犹著名。”国际著名学者刘再复高度评价欧阳詹,称他为“福建第一座文化里程碑”。

  欧阳詹著有《欧阳行周集》十卷行于世,《全唐诗》录存其诗78篇、文赋63篇。欧阳詹早年生活和读书过的古诗山大地,留下了白云室遗址、“欧阳古地”石碑、欧阳祖妈之墓、清《重建高盖山资福院碑记》等遗迹;诗山公园内建有欧阳詹纪念塑像。

  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闽学鼻祖,把境内的溪流、村落、学校纷纷冠以“诗”名,有诗溪、诗园、诗坂、诗鳌、诗南、诗口、诗门、诗钟、诗宅等。诗山民居楹联,也多以高盖山入题,形成独特的第宅对联景观。诗山公园内曾建有“仰高亭”,取“高山仰止”之意,寄寓仰慕欧阳詹之意。作为欧阳发祥之地,朱子过化之乡,“诗乡”美誉果然名不虚传。

图片3

  诗山公园内的欧阳詹塑像

  2.“诗山兵变”拉开创立闽国的序幕

  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一支南下至泉州的农民军处于分裂的危机边缘。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在竹林间秘密设伏,活擒残暴无道的首领王绪,夺取兵权。王氏三兄弟相约以拜剑定帅,轮到王审知祝拜时,剑应声倒地,众人欲推其为新将军。但王审知一向视兄如父,遵循长幼之序,力主其兄王潮为将军,自为副领。王潮死后王审知继位,秉承兄志,开创闽国,被尊为闽国太祖。

  这场载入史册的“诗山兵变”,据悉就发生在如今诗山的观国桥一带。2013年中央电视台《纪实》频道曾出品三集纪录片《闽台祖地》,第二集《八闽人祖》就播出过这一历史事件。后人因感念王审知治闽德政,在兵变定帅的拜剑处建亭纪念,取名“拜剑亭”,遗址在诗山名塔婆罗门塔一带,并在附近的东岳庙前立下王审知塑像。作为王审知的发祥之地,诗山拉开了创立闽国的帷幕,值得载入史册。

  3.明朝曾拟建县治,壮哉“山头城”

  清光绪年间,诗山举人戴凤仪所纂《诗山书院志》载:“明洪武间,将造为南安县治,环雉堞,立社坛,建东岳庙,并祀忠懿王,后因离郡太遥,筑城不果,其址犹存。”

  明洪武间(1368—1398年),南安县治曾拟迁丰州于诗山。当时官府择址荒无人烟的诗山西北部(今社一、社二村境内),建造了一座社稷坛,现在仍然沿用“社坛”旧称。还在今山二村境内筑建了东岳庙,当时规制宏敞,香火鼎盛。在旧时山头街(今诗山街)一带建造颇有规模的山头城(诗山古称“山头城”),至今尚有城墙遗址,其时的山头城颇为壮观。

  或许,诗山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是南安拟迁县治的最具分量的优势。

  4.福建首座乡镇级公园——诗山公园

  诗山镇拥有一项久享盛誉的“福建之最”,就是福建第一座乡镇级公园——诗山公园。

  民国时期,诗山一度成为福建防军第一混成旅总部,在旅长陈陈国辉主持下,诗山公园由安南永警备司令部工程设计处规划,于1929年冬奠基,1931年1月建成,占地4万余平方米,孙中山之子、时任广州市长孙科欣然题名。陈国辉撰写《诗山公园记》,勒石铭志。

  诗山公园园址选择准确,设计科学,布局新颖,理念先进,融合中西建筑精华,蜚声海内外。动荡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偏远的东南小镇,竟有如此的“现代”手笔和开放理念,实在是一个奇迹。特别是园中同乐亭的设计,富有特色和深意,是不多见的园建杰作。

  诗山镇党委政府重视诗山公园保护与建设,2009年以来投入巨资整修,一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全铺上户外板材,扩大绿化面积,园貌大有改观。为了加强对园区的管理和维护,2012年春诗山镇政府出台《诗山公园管理规定》,成立诗山公园管委会;在西侧为欧阳詹塑像立碑,镌刻欧阳詹成名作《明水赋》与《欧阳詹与诗山》碑文。

图片4

  诗山公园原规划图

  (1932年10月由永德安南警备司令部工程设计处 绘制)

图片5

  今日诗山公园

  5.名副其实的文化重镇

  承欧阳破荒之泽,乃朱子过化之乡,诗山人文渊薮,文教发达。清光绪庚寅年(1890年),诗山举人戴希朱等倡募巨资,就东岳庙扩建为诗山书院,成为南安四大古书院之一,遗址于今犹存。

  诗山书院构筑学舍10余间,置书田近100亩,自开创至停办约25年间,名师任教,学子云集,弦诵之声不绝,儒风鼎盛,培养了大批人才,极一时之盛。诗山古镇读书蔚然成风,教育发展居南安前茅,诗山书院功不可没。戴希朱还著有《诗山书院志》一书,影响广泛,两次重印。

  当年在诗山公园营建时,还配套建有南安县第一座图书馆——诗山图书馆,馆藏丰富,读者纷至沓来,使赏心悦目的诗山公园弥漫缕缕书香。该馆由民国著名侨领吕渭生倡建并主持,旅印乡侨李加掌慷慨捐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曾亲授李加掌“热心公益”牌匾一面。

  6.人文荟萃,英杰辈出

  自古以来,诗山地杰人灵,才俊辈出,藏龙卧虎。有泉州首登龙虎榜的欧阳詹;有明万历进士、江西布政使戴廷诏;有清进士陈迁鹤、郭瑄第;有《南安县志》总编纂戴凤仪;有著名的同盟会会员吴瑞玉、盛九昌;有著名侨领、曾任民国中央侨委会委员长戴愧生、常委吕渭生;有曾任国民党中央执委、福建党部书记长陈联芬;有著名革命烈士郭子仲、李刚;有知名理论家、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洪禹;有少将、曾任福建军区政委吴青田;有国际著名学者刘再复;曾任福建日报总编黄种生……

图片6

  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知名理论家洪禹故居

图片7

  曾任民国中央侨委会常委、陆军中将、福建省实业厅长吕渭生故居(翕和堂)

  三、优势凸显的重点侨乡

  诗山最具优势的特色,就是侨务资源非常丰富。

  诗山是福建重点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常住人口9万人,旅外华侨华人13万多人,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诗山人足迹遍布五大洲。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归侨曾豪言:诗山人“脚踏亚太地,耳纳天下情”。

  以港澳地区为例,2008年和2009年先后成立的香港南安诗山同乡会与澳门南安诗山同乡会,是港澳地区闽籍乡镇规模最大的主要社团。多年来,诗山镇每年捐资公益事业款额达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70%来自港澳的诗山乡贤。

  当年,陈国辉屯兵诗山并建造公园,动因之一就是诗山侨乡独具的财富支撑。诗山与海外和台港澳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富绅众多,侨汇不断,乃南安富庶之地。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诗山华侨历来爱国恋乡,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新中国成立以来,诗山籍侨亲和台港澳同胞,捐资公益事业累计6亿多元人民币,直接捐赠上千万元人民币的华侨有8位,捐资上千万人数占南安四分之一强,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名垂青史。

  祖籍诗山鹏峰村的新加坡华人陈水俊先生所创建的“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开始运作于1978年。该会是在邓小平、胡耀邦、习仲勋、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心下,第一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团基金。仅在1979年就一次性为国家捐赠500万美金。仅在南安市境内,就捐建两所中学,同时有10多个学校和医院,直接受益于陈先生的巨额捐资。

  方圆96.2平方公里的诗山大地,到处可见证侨胞们爱国爱乡的爱心善举: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崭新校舍寺宇;一座座横卧沟壑的坚固桥梁;一条条宽敞平坦的乡间水泥路;一个个扎根本土的民间慈善组织;一笔笔福泽子孙的助学奖学基金,一份份关怀民生的扶贫敬老慰问金……

  成立于1952年的诗山侨联会,是福建省第二个创办的乡镇侨联组织,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2002年建成面积2758平方米的五层侨联大厦。2011年9月筹资200多万元元,创立诗山侨联基金。福建省侨联原主席王亚君视察时称:一个乡镇侨联拥有这么大的会所和如此庞大的基金,这在全省是独一无二的。

  诗山侨联原主席、归侨梁敬翁,生前于1956年和1979年两次晋京受表彰,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9月12日颁发的福建省首届“八闽慈善奖”,泉州17位个人、3个慈善机构名列其中,而诗山镇就有三位华侨慈善家获奖。倾资创办诗山福利院的旅港慈善家蔡世亮先生,荣获2003年首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提名奖,成为当时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至今,诗山籍侨胞几十人次获得省市政府授予的各种荣誉奖章和奖匾。

  诗山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几乎都受惠于华侨的无私捐助。可以说,诗山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侨”的优势,也没有今天诗山的发展与辉煌。

  作为南安市最重要侨乡、西北翼中心集镇与宗教旅游胜地,诗山镇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发加大,“侨”的资源优势越发凸显。多年来,诗山镇借助侨乡人脉优势,打好侨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面对“新常态”的挑战与机遇,镇党委和政府有为运作,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在巩固雨伞制造、轻纺服装、工艺石雕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新兴旅游产业,致力打造新的增长点,2014年跻身亿元镇。诗山公园建设、诗溪流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取得显著成效,宜居环境更加优美。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获评“省级绿色乡镇”。

  四、名扬四海的凤山文化

  众所周知,南安有两大旅游品牌,用一句新俗语叫“南安两个‘公’,郑成功和圣王公”(“功”与“公”,闽南语谐音)。“圣王公”指的是诗山凤山寺供奉的广泽尊王,民间称“圣王公”。

  闻名全球的千年古刹凤山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素有“闽南宗教第一道场”之美誉。所主祀的广泽尊王,与妈祖、保生大帝、清水祖师等福建著名神祇齐名。在东南亚、台港澳,乃至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与地区,拥有不计其数的虔诚信众。凤山寺是全世界广泽尊王信仰的发源地,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700座分灵宫庙。其中,台湾地区分炉有400多年历史,主奉广泽尊王的寺宇达280余座之多。

图片8

  鸟瞰凤山寺全景

图片9

  凤山寺中殿

  凤山寺素来以悠久的历史、美妙的传说、感人的孝道、旖旎的风光而名扬四海。

  广泽尊王原名郭忠福,十六岁坐化成神而威镇凤山后,屡次显灵,受到历代皇帝封爵,最后褒封至16字:“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历代众多名士慕名游此,多有题咏,以志景仰。

  广泽尊王是极其接地气的“孝子神”,是闽南人忠孝的典范,其传说源远流长,传播甚广,影响深远。如“投胎转世”、“溪边定聘”、“香闺幽会”、“花轿奇闻”、“翁婿斗法”、“十三太子”等传奇故事,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精髓,生动地诠释闽南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极为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广泽尊王信仰不仅是闽台的共同信仰,也是福建四大民间信仰中最早形成的信仰。东南亚、闽台一带至今保存着给孩子“做十六岁生日”(成人仪式)的习俗,正是源自于此。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广泽尊王信俗于2012年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票荣膺“首届‘新南安’喜爱的南安旅游景区(点)”评选金牌。

  自古至今,闽南人到东南亚、欧美和台湾等地谋生,临走前都不忘到凤山寺朝拜晋香。请一尊“郭圣王”木像,带一面“凤山寺”领旗,取一包“圣王公”香灰装在香火袋,带在身边。清朝道光年间,诗山10多人搭乘大帆船前往南洋,途中在广东伶仃洋遭遇大风暴,由于随身携带郭圣王神像、令旗、香火袋,船只竟然平稳地停泊在邻近一个孤岛边,直到风暴过后启航,顺利到达目的地。大家由衷地说:“是郭圣王庇护,让我们顺利到达南洋啊!”

  这种信仰的传播,勾连着家乡与海外的密切联系,交融着中外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千年凤山文化也是泉州海丝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每年农历二月廿二日与八月廿二日,分别是广泽尊王诞辰日与坐化日,祖庙与分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典仪式。

  千年以来,广泽尊王信俗以行孝、爱民、保安、护国的人文品格为核心,以庙宇为载体,以祭典、庙会(巡境)、进香、分灵和故事传说为表现形式,成为闽南与台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各地闽南民系的地方保护神,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文化认同与情感交流的精神纽带。

  2009年7月,凤山寺组团护驾广泽尊王金身驾临台湾,这是广泽尊王信仰传入台湾400多年来首次赴台巡安。其间驻跸11个县市,接受民众朝拜。每座宫庙都以最隆重的祭奠仪式来迎送广泽尊王,台南市踩街队伍长达7公里,台湾岛内引起巨大轰动,掀起一股“圣公热”。台湾政要王金平亲自迎驾主祭,马英九敬献花篮祝贺。据台湾媒体报道,参加此次活动的信众超过200万人。两岸人民根脉相连,血浓于水,诗山又是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台属村村有,脉缘深深结。广泽尊王巡台的成功,为两岸关系史再续一段新篇章,留下美谈佳话。

图片10

  2009年7月广泽尊王驾临台湾巡安情景

  多年来,凤山寺以更开放的姿态,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打响品牌效应,凤山文化的影响已然走向国际化。

  2010年至今成功举办过五届“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已升格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内外嘉宾、信众数千人云集,盛况空前。第四届盛会,台湾组织1000多人从台南安平港直航厦门东渡码头,开启了一条中断120多年的航线,被国台办列为2013年对台重点交流项目。2014年11月,借第12届世界南安同乡联谊恳亲大会在新加坡举行之机,时隔111年,凤山寺广泽尊王金身驾临新加坡,举行绕境行香巡礼活动。第五届凤山文化节,台港澳与内地共23尊神明莅临凤山寺大会香,人神共庆。

图片11

  首届南安·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盛况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慕名朝圣祭祀、旅游考察、学术研究的客人纷至沓来,凤山寺年接待游客突破85万人次,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在文化建设方面,邀请泉州市知名作家采风,出版散文集《美哉凤山》;通过社会征稿结集《广泽尊王传说》出版,《广泽尊王》剧作搬上高甲戏舞台,由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精彩献演,引起良好反响。

  诗山镇党委政府历来重视凤山文化的弘扬传播,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景区建设和旅游服务,推动旅游产业提挡升级,争创国家4A级景区。

  凤山寺周边建有三星级酒店,逐步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举办祈学祈福等举措,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能力。还安装电梯直达凤山寺大殿门口,方便年老和行动不便的游客。前年投入1000多万元建造凤山文化广场,作为宗教活动与旅游健身场所。目前景区面积扩大至6万多平方米,将着力打造圣王文化园,预计总面积约101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99平方米。该项目设有一个中心广场,中间将竖立一尊10多米高的广泽尊王神像。此外还将建造太王殿和太子殿,太王殿供奉圣王父母灵位牌,太子殿则位于太王殿两侧,供奉十三太子神像,逐渐形成完整的圣王文化体系。把凤山寺倾力打造集朝圣、观光、休闲、避暑为一体的大凤山景区。

  凤山文化为新的泉州海丝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本文资料由诗山镇党委、政府提供)

  (洪顺兴 简介:洪顺兴,归侨,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南安市政协文史委员、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南安分会秘书长、南安市凤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责编:陈灿、陈苑)

相关专题

推荐阅读

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第十次文代会和第九次作代会开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详细】

影视|演出|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 两年来,文艺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乘势前进、变化喜人,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我们收集刊登习近平讲述过的他熟读文学经典、心系文艺工作的一些故事,以飨读者。从中能感受到重要的思想力量,体会到那份深深的文学情缘。 【详细】

名家诗会|文化名人|男神致敬父亲节|世界遗产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