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高度評價《解迷》 堪稱“破解人生迷惑的書”--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莫言高度評價《解迷》 堪稱“破解人生迷惑的書”

際  韜

2013年05月28日08:42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解迷》:袁志發著﹔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

  歌德曾經說過一句饒有趣味的話:“誰若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人的一生是一條艱險的峽谷,隻有勇敢智慧、主宰自己的人才能通過。有的人掌握了洞悉世事、駕馭生命的力量,卻發現自己已經垂垂老矣﹔而有的人,他對於人生的判斷和把握則與年齡無關——也許,袁志發屬於后者,對於人生的思考伴隨著他的成長,與此同時,對於成長的拷問也時時伴隨著他的思考。

  “不解迷行嗎?”在著作封面,袁志發便提出問題,答案不言自明。有人生,就有人生的學問。讀過袁志發在光明日報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解迷》,便會明白人生與成長的辯証關系。

  解迷之道,如何而行?

  人的一生都在路上。人生的路上會有狂風驟雨,但也必定有陽光普照。“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遇到什麼坎﹔要過多少條河,翻多少座山,闖多少道關﹔人該怎麼交,事該怎麼做,路該怎麼走,誰也難以說得清楚,也沒有哪個人能給出一個標准答案。”他說。但是,底線和尺度不能跨越。“世界本身就是個迷魂陣,一個人要不為任何東西所迷並不容易。有的為財所迷,有的為權所迷,有的為色所迷,有的為名所迷,還有的為酒所迷、為煙所迷,等等,可謂五花八門。奇怪的是,人迷什麼就受什麼的害,迷錢的毀在錢上,迷權的毀在權上,迷情的毀在情上。”袁志發感慨萬端,他反問:“你看,不解迷行嗎?” 

  半是出於生活,半是出於工作,袁志發喜歡思考人生,並時時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形諸文字。“49歲時出版了《我看人生》,62歲時出版了《快樂老年》。前一本書,思考的主要是青年和中年人生,后一本書,重點思考的是老年人生。”在《解迷》的序言中,他這樣回憶。在63歲的耳順之年,袁志發又開始學習兒童動畫劇的創作,並先后擔任動畫片《小牛向前沖》和《大角牛夢工場》的總編劇,在重溫青蔥歲月的過程中,他思考的是少年人生。

  梳理這些年對人生的思考,他由衷地感慨,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是心靈自由和美好,而非別的什麼。“少年時應多一些幻想,青年時應多一些嘗試,中年時應多一些淡定,老年時應多一些厚重。”人生有諸多色彩和底蘊,但如果要問,少年時該怎樣去幻想?青年時該怎樣去嘗試?中年時怎樣才能做到淡定?老年時怎樣才能變得厚重?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謹慎回答的問題。“面對人生這個大課題,我自己的感受是——越思考,覺得需要思考的問題越多﹔思考的問題越多,越覺得需要思考。”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年近古稀,袁志發卻時時未敢從心所欲。對於他來說,生命的每一道“欄”,都不能停止思考,更不能停止跨越。在這種意義上,《解迷》不僅是一部人生智慧之作,更是對人生所追求自由和美好的至高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無名,善始善成。在30篇或長或短的文章中,袁志發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貫徹其中。在《解迷》中,他寫道:“君子高在德上,小人低在德上。知人先知德,用人先用德,做人先修德。修德,乃解迷之要道。”在《修行》中,他寫道:“人身上需要修剪的枝枝杈杈太多了,剪掉一茬還會再長出一茬。人需要修行,如同樹需要修剪一樣。”他的文章朴實無華,卻又形象生動﹔開誠布公,卻又真誠感人﹔字字珠璣,卻又一針見血。

  莫言給予《解迷》非常高的評價,認為此書堪稱“破解人生迷惑的書”。“人生一世,迷錢、迷權、迷女人、迷名譽……迷之愈急,毀之愈速﹔迷之愈甚,毀之愈劇”,因此,作者在書中勸告人們要修己德,解心魔,去心痛,身心清靜,克己守分,一句話,要“放下”。放下,才能自在、自由,達到人生至高境界——心靈的自由與美好。

  勤奮真誠,造就了解迷人生的密鑰。令人感佩的,不僅是作者的勤奮和真誠,還有作者的道德修為與思想情趣,而后者,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文化財富。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24 版)

(責編:值班編輯、許心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