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現存的南朝陵墓石刻共有二十余處,其中有不少就分布在江寧區。這其中,方旗廟失名墓石刻顯得有點“另類”,它距離其他南朝石刻都非常遠,所坐落的位置,甚至更靠近安徽省馬鞍山市。
“方旗廟失名墓石刻”為何獨處一隅,遠離南京南朝陵墓的“大部隊”呢?這座南朝陵墓雖標明為“失名”,文物專家有沒有辦法確認墓主是哪一位南朝顯貴人物呢?
方旗廟石刻為何“獨處”
“方旗廟失名墓石刻”距離其他南朝石刻的確非常遠。對於南朝石刻做過全面調查的西祠網友、南京民間文史研究者“九鄉河水”說,南京現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約有二十一處,除“方旗廟失名墓石刻”以外,其余的石刻主要分布在南京城的東北、東、東南三個方向,“主要集中在三個區域,一個是棲霞甘家巷、十月村附近,一個是江寧麒麟和棲霞馬群附近,一個是江寧上坊和淳化附近,而‘方旗廟失名墓石刻’獨處一隅,並不屬於以上區域。”
方旗廟失名墓石刻具體的地址是江寧區江寧街道建中,和它距離最近的是江寧淳化的幾處石刻,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有幾十公裡之多。以古代貴族的家族葬地比較集中的觀點來看,方旗廟失名墓顯得非常特殊,其墓主“不可考”的身份更加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增加了人們探索的興趣。
近日,記者前去探訪方旗廟失名墓石刻。石刻正前方已開挖出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兩尊辟邪分別被搬進了文物部門精心打造的亭子裡,四面有玻璃罩著。辟邪后方是一個巨大的廣場,整體設計整潔雅致,有市民在廣場上鍛煉身體。
方旗廟失名墓石刻已無望柱和神道碑,隻剩一對辟邪,兩辟邪一東一西,相對而立。隔著玻璃,記者看到,西辟邪表面風化嚴重,昂首張口,長舌及胸,腹側有雙翼,翼前部為魚鱗紋,一足前邁,尾長及地。東辟邪后半部則已經殘缺,殘留部分與西辟邪相似。文物資料上介紹,西辟邪為雌獸,東辟邪為雄獸,兩者尺寸差不多,完整的西辟邪身長2.57米,高2.04米,體圍2.58米。
有專家認為墓主是蕭嶷
方旗廟的這兩隻辟邪,與江寧區侯村失名墓辟邪、梁建安敏侯蕭正立墓辟邪非常相似,死后能享受墓前設置辟邪的人,肯定是南朝時期一位極其顯赫的人物。那麼,這座南朝陵墓的墓主究竟是誰?他的身份和經歷能不能揭開方旗廟失名墓石刻獨處一隅的謎團呢?
著名六朝史專家王志高教授告訴記者,方旗廟石辟邪第一次被學者發現並引起重視,是在1934年9月。歷史學家朱希祖、朱偰父子調查發現了這一處石刻后,將其收入《六朝陵墓調查報告》一書,並指明墓主“不可考”。1985年出版的《南朝陵墓石刻》和1998年出版的《南京的六朝石刻》,則認為墓主有可能是南齊豫章文獻王蕭嶷。
王志高說,根據他的研究,這位墓主不太可能是蕭嶷,因為根據《南齊書》記載,蕭嶷死后葬於“金牛山”附近。據考証,“金牛山”並不在南京,而是指丹陽東北的經山,其附近正是南齊帝王宗室陵墓區。再從方旗廟南朝石辟邪的造型看,也不太可能是南齊之物。因此,認為方旗廟失名南朝墓的墓主是蕭嶷,並不站得住腳。
真正墓主是梁元帝?
對方旗廟失名墓辟邪進行深入考察,並結合日本學者曾布川寬《六朝帝陵——以石獸和磚畫為中心》一書的研究成果,王志高認為,這對辟邪應該是南齊后面的朝代梁王朝初年的產物。
綜合各種文獻,王志高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方旗廟失名墓其實是一處帝陵,其墓主是梁元帝蕭繹。蕭繹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生於梁天監七年(508年)八月。梁武帝餓死台城后,蕭繹於承聖元年(552年)冬十一月即帝位於江陵(今屬湖北)。承聖三年(554年)十一月,江陵為西魏攻破,蕭繹被俘,次月被害,時年僅四十七歲。第二年,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稱帝,追尊蕭繹為孝元皇帝,廟號世祖。
王志高說,蕭繹死后,最初葬在江陵津陽門外。天嘉元年(560年)七月,陳文帝陳蒨下詔,將梁元帝遷葬於江寧“舊塋”,“宜即安卜,車旗禮章,悉用梁典,依魏葬漢獻帝故事”。
有趣的是,梁代帝陵區都在丹陽三城巷一帶,梁元帝為什麼要歸葬“江寧舊塋”呢?王志高發現,原來,這個“江寧舊塋”是指梁元帝的生母阮文宣太后的葬地。據《梁書·后妃傳》記載,阮太后死后葬於江寧“通望山”。在南朝,皇帝死后與母親葬在一起,是屢見不鮮的現象,合乎情理。
關鍵的問題是,“通望山”到底在何處?王志高根據史料后分析,“通望山”就是建中方旗廟連綿高崗中的一個。換言之,阮太后的墓在今方旗廟附近,而“方旗廟失名墓”能夠設置兩個石獸辟邪,其墓主很可能就是梁元帝蕭繹。
帝陵用辟邪又添謎團
看到這裡,熟悉南朝陵墓石刻的人會提出一個問題:南朝帝陵前的石獸一般為有角的麒麟和天祿,王侯墓則設置無角的辟邪,梁元帝蕭繹是皇帝,為什麼檔次降低,神道石刻設為辟邪呢?
王志高告訴記者的,這個不正常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梁元帝既非正常死亡,也非正常埋葬有關。這個倒霉的皇帝是事隔六年改朝換代之后。由陳文帝從長江上游江陵將其遷葬到南京的,因此儀禮上可能要折扣。當時梁朝已經滅亡,后朝的帝王對前朝皇帝的葬俗不會那麼嚴格認真,僅僅安放了宗室王侯墓的無角辟邪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網友也發現,方旗廟失名墓辟邪制作顯得較為粗糙,西辟邪的后腿看上去好似沒有雕刻完成。這似乎也能與陳文帝簡單埋葬梁元帝蕭繹對應上。
如果方旗廟失名墓能夠確認為梁元帝蕭繹的帝陵,這意味著南京又多了一處南朝帝陵。南京的南朝陵墓石刻雖然多,但屬於帝陵的隻有宋武帝劉裕初寧陵、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陳文帝陳蒨永寧陵三處,南朝帝陵數目遠遠少於丹陽。不過,要確認方旗廟失名墓的確是梁元帝蕭繹陵墓,還需要更多的考古實証。記者 叢秋芬 於峰
(來源:金陵晚報)